更新时间:2024-07-15 17:52:21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对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及运行规律的研究
1.2.2 对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与治理体系互动关系的研究
1.2.3 对治理水平和制度优化水平测度的研究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2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演化
2.1 政府、市场的争论和第三条道路的弥合:逻辑起点
2.1.1 市场失灵
2.1.2 政府失灵
2.1.3 第三条道路
2.2 公共选择和福利多元主义的引入:视野拓展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福利多元主义
2.3 社会资本与国家安全:制度基础
2.3.1 社会资本理论
2.3.2 国家安全理论
2.4 风险社会和现代治理:改革背景
2.4.1 风险社会理论
2.4.2 现代治理理论
2.5 共建共享共治和以人民为中心:现实路径
2.5.1 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2.5.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2.5.3 对长寿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
2.6 理论评述和理论框架
2.6.1 理论评述
2.6.2 理论框架
2.7 基本概念界定
3 多层次养老保险融入经济社会治理的制度变迁
3.1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演进历程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
3.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账结合”型养老保险制度
3.1.3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
3.1.4 基于演进历程的若干启示
3.2 制度变迁与治理模式的协同关系
3.2.1 当前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
3.2.2 三维视角的协同关系透析
3.3 制度变迁融入经济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
3.3.1 制度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边缘走向中心
3.3.2 制度改革顺应了老龄社会的系统性变迁
3.3.3 制度完善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政策工具
3.4 制度优化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3.4.1 法治和公平原则
3.4.2 长期可持续发展原则
3.4.3 权责对等和保障适度原则
3.4.4 国家能力和善治原则
4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对经济社会治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模型、研究假设和实证策略
4.2.1 理论模型
4.2.2 研究假设和实证策略
4.3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4.3.1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4.3.2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4.3.3 内生性问题讨论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4.2 基准回归结果
4.4.3 影响机制检验——基于中介效应模型
4.4.4 异质性分析
4.4.5 进一步拓展
4.4.6 稳健性检验
4.5 主要结论
5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对经济社会治理影响的评估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分析框架
5.2.1 传导逻辑
5.2.2 研究方法
5.3 模型建立和缺口测算——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
5.3.1 实际收支情况
5.3.2 测算过程及结果
5.4 关键变量对养老金缺口的敏感性及财政负担分析
5.4.1 制度框架内的参量调整的敏感性分析
5.4.2 制度框架外的财政负担和中央调剂金的作用分析
5.5 二、三层次养老保险发展情况评估
5.5.1 第二层次年金发展现状评估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5.5.2 第三层次个人养老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估
5.6 主要结论
5.6.1 制度可持续性情况
5.6.2 作用机制及作用结果
6 作为治理手段的典型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镜鉴
6.1 作为治理手段介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历史背景
6.2 从济贫到全民福利进而融入治理过程的制度形成
6.2.1 维护社会稳定的济贫式养老保险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