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8-30 18:17:30
封面
扉页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编辑委员会
关于中国近代史若干重大热点问题的讨论
关于近代中国“开关”的讨论
关于太平天国性质的讨论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团反侵略问题的讨论
关于走向共和问题的讨论
关于近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模式的讨论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与转折
一 中国近代史的时限及其分期
二 “沉沦”与上升:近代中国的U字形历史进程
三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若干转折
四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选择: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向与社会主义的前途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
在三民主义的整个体系中,民生主义最为人们所误解
孙中山所要建立的,不是没有资本家的社会,而是不要大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他的民生主义的真谛
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目标上,公开声称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相冲突,而且是好朋友
民生主义中有一些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近的东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借鉴意义
当代中国历史科学鸟瞰
反思并检讨历史学领域的“左”的影响促进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吸收、研究、借鉴国外史学理论
突破政治史、革命史的单线条式叙述,极大地拓宽研究领域
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需要,推动了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与繁荣
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中国近代史作为以史论政的工具
走向系统阐述中国近代历史的代表作《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开始着力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
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结语
论牟安世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理性提升的历程
中国近代历史上充满着爱国主义的壮歌
近代中国爱国主义高涨的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近代中国:列强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这在旧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6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
序言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沉沦”与“上升”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关于“告别革命”
中日关系的现实与中日关系史研究
中日关系的现实
关于中日关系史综合研究
近代中日政治史研究
近代中日经济关系史研究
近代日本政治体制与社会研究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反侵略问题
关于近代中国的“开关”:传播文明与侵略的辩证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主要不是修约和广州入城问题,而是侵略和反侵略问题
关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起义是反侵略的行为,不是敌视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看待落后国家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产生糊涂看法的思想上的原因分析兼及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
试论罗尔纲史学研究的新生命
认识台湾历史的特点与对台工作的复杂性
如何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关于《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所谓台湾归属问题
关于台湾族群问题
关于台湾意识与“台独”意识
关于“中华民国”名号问题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蠡测
为什么讨论海峡两岸关系?
对两岸关系现实状况的观察
国民党应当恢复《国家统一纲领》
改变“先经后政”的固定模式,谈经济也谈政治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专制的堤防
辛亥革命带来了20世纪中国思想大解放
辛亥革命的失败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辛亥革命的忠实继承者
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一 研究历史,突出时代主题
二 为建设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而探讨
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理论研究
四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五 结语
19世纪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比较研究
洋务新政与明治维新的宏观比较
中国大臣的困惑
从历史发展阶段上比较中日两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
大国兴衰给中国提供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一 600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二 600年来大国兴衰的历史演变
三 大国兴衰的历史原因
四 中国从大国兴衰中学到什么
深入钻研马列主义,提高宏观史学研究水平
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催生了中国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