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代中国“开关”的讨论
20年前,有文章讨论所谓“开关”问题,认为英国以资本主义文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如果中国不抵抗,中国早已现代化了。这篇文章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终于打入了封建主义禁锢着的神圣王国”,是好事,应当大恨其晚,如果来得早一点,“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这种观点还认为:“科学是无国界的,文明是无国籍的。难道为了‘抗拒’外国,宁肯让我们中华民族退到刀耕火种不成?”它似乎要告诉人们:由于资本主义文明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落后的封建中国时,中国只能敞开大门让其侵略,绝不能反抗,多出几个林则徐似的民族英雄也无济于事,不过延缓接受资本主义文明的时间罢了。[1]这样提出问题,不仅涉及怎样看待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而且涉及中国人民要不要抵抗外国侵略的问题。这当然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这是我所见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提出的近代中国不要抵抗侵略的见解。
这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的注意。近代史研究所曾为此文召开过一次座谈会,当时近代史研究所的《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刊载了这次座谈会的纪要。[2]座谈会后,我本人曾撰写一篇商讨文章,题为《也谈外国侵略与近代中国的“开关”》,发表于1987年《红旗》杂志第6期。[3]
这篇鼓吹对外国侵略不要抵抗的文章,显然是把资本主义文明的传播与侵略混为一谈了,是把改革开放以后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与一百多年前清政府被迫引进资本主义文明混为一谈了。今天的开放政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提出的,是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前提下,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而采取的主动行动,它同清末在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下,腐败的清政府被迫实行开关不能同日而语。因而在探讨近代史上的“开关”问题时,必须注意区分不同历史时期两种“开关”的不同出发点(或历史前提)和后果,不能有意无意地把它们混淆起来。
早在1847年,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期,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仅预言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而且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指出了资本主义正在世界各地推广它的制度。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批评或者剥夺落后国家抵抗资本主义文明侵略的任何手段,而是高度称赞这种抵抗侵略的正义性。他们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性和殖民主义侵略的野蛮性区分开来看待的。
资本主义生产力创造的物质财富比封建主义社会长期积累的财富还要多,这是事实。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比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进步。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虽然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逐步认清这一点后,努力学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学说,但是,用大炮和鸦片来打开中国的大门,不能看作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即使是一种最好的制度也不能用武力形式强迫别人接受,就好像今天美国用最先进的武器在中东推行美国式民主,受到世界广泛质疑和反对一样。况且,美国式民主是不是具有普世价值,也是遭到广泛质疑的。英国用非法的鸦片走私和军舰、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便进行野蛮的掠夺。这是中国被迫开关的直接原因。鸦片贸易是赤裸裸的掠夺,不带有任何传播资本主义文明的性质。西方有些学者把鸦片战争称之为“争取平等通商权利的战争”,而讳言鸦片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毒害,是出于对殖民主义侵略的辩护,是对可耻的鸦片贸易的美化。在这里,武力打关、鸦片走私和侵略几乎是同一含义。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呢?除了《南京条约》成为此后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与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范本,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因而从一个重要方面规定了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外,并没有立即给中国带来资本主义。英国那时开始工业革命还不到一个世纪,它的经济实力还不允许它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它所关心的主要是通过超经济的办法实现其对华掠夺。就贸易关系而言,这期间进口的棉布和棉纱较之鸦片战争前,有的只略有上升,有的甚至减少了。列强对华进行经济掠夺最得心应手的手段仍然是鸦片贸易。鸦片在中国的进口贸易中仍占第一位,由于从非法转到公开,进口数量成倍增长。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绝不是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或殖民地。中国资本主义之不能迅速发展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不能迅速解体,是与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经济利益相合拍的。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前景。
所谓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反击英国的侵略是正义的,虽然这种反击失败了。广东等各地人民在得不到政府支持下主动起来抵抗英国军队的进攻,无疑是正义的。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发动广东民众抵抗侵略,无疑是爱国主义的行为,应该得到后人的尊敬,轻蔑地耻笑林则徐的行为,是无知的,也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
说中国早点“开关”,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就早已现代化了,也是一种无知的妄想。资本帝国主义强行进入中国那种“开关”,无论早晚,情形都差不多,早的话情况甚至可能更坏一些。印度是最有力的例证。早在16、17世纪期间,印度的门户就被打开,在18世纪中叶,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开关可谓早矣。印度的面貌如何呢?是不是比中国的情形更好些,比中国少受一些屈辱?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印度的情形显然不是那样。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以及变印度为殖民地的整个18世纪内,英国在印度进行了赤裸裸的暴力掠夺,其攫夺所得,大大超过了贸易所得。印度殖民地的存在,构成了18世纪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不仅如此,在把印度变成自己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过程中,英国还有意保存和利用了当地的封建土地关系,野蛮地剥削和掠夺印度农民,使那里土地荒芜,农业衰落,饥荒频仍,尸骨枕藉。印度人民不仅没有享受资本主义文明带来的幸福,反而比以往受封建统治更痛苦,陷入更赤贫的境地。历史事实就是这样:在西欧与封建主义做过殊死搏斗的资本主义文明,到了亚洲又同落后的封建主义携起手来;欧洲文明的资产阶级在亚洲干出了很不文明的事情。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何曾给印度人民带来什么好处?!还有,数百万印第安人被屠杀,成千万黑人奴隶被贩卖,成百万华人“猪仔”运往世界各地,这不都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创造的“奇迹”吗?可见,主动开关与被动开关,情况是绝不相同的。主动开关,主权在我;被动开关,主权为人所制。事实上,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各国包括那些口称自由贸易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即时而开关,时而闭关,在一些贸易上开关,在另一些贸易上闭关的政策。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动开关,被迫协定关税,一个主权国家的起码的权利为列强所夺,中国人甚至不能主持本国管理海关的行政机关。中国的“关”是开了,可是这个“关”丝毫不能起到保护中国工、农、商业的利益,中国能从这个开关中得到什么好处呢?还不说从《南京条约》开始,中国几乎被迫同当时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单是赔款一项,仅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辽南条约》、《辛丑条约》的字面规定上略加统计,就达7亿1千多万两白银;至于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所谓条约权利和领土的损失,就不是这里所能道其万一的了。我们评价中国近代开关的好与坏,绝不能撇开这些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而凭着主观设想来发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