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固定成本: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
在学习了机会成本之后,再来学习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本概念:固定成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2
小王加盟了一家品牌烘焙店,在一所小学周边相中了一个不错的商铺,准备开学前好好装修一番,以便在返校季前顺利开业。商铺面积45平方米,但因为处于黄金地段,房租并不便宜,一年下来要20万元。小王咬咬牙,签了租约,心想着依靠学校周围的客流量把这房租赚回来肯定轻而易举。
一个月后,小王的烘焙店开业了,如他所料,生意确实火爆。第二年春节,小王想趁假期算算账,结果一算之后傻眼了,开业快半年,自己的烘焙店并没有赚多少钱。小王很是失望,想不通为什么天天这么好的生意,自己账上却没有多少盈利。
朋友小李听了,过来帮忙分析,一看也傻了眼,小王这店铺的成本也太高了,房租、烘焙设备、店铺装修费用、人工工资、水电、原材料等都高得惊人,就算每日客流量不错,也只是勉强覆盖成本而已,这不亏才奇怪。
从上面这一个失败的创业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营业额的增加未必能够带来利润的增长,利润多少的关键还在于成本的控制。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来描述一家店铺利润的组成:
利润=收入-成本
换句话说,收入越多、成本越少,这家店铺的利润才会越多。其中,成本又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指的是那些不随公司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费用。也就是说,公司不论增产还是减产,这部分的费用都是不变的,是“固定”的,比如厂房租金、办公用品等。可变成本,指的是那些随公司业务量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的费用,比如原材料、销售佣金。
按照成本投入的目的,固定成本还可进一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
(1)约束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指的是企业为了能够持续提供产品或服务所必须要付出的成本。在实际经营中,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都是约束性固定成本,它们的投入都是为了维持企业稳定的经营能力。由于这类固定成本一旦确定,不能轻易增减,具有“约束性”,故被称为约束性固定成本。
(2)酌量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指的是企业在年初根据当年度经营计划的预算金额而确定所需投入的固定成本。在实际经营中,新产品的研发费、广告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费等都是酌量性固定成本,它们的金额只在某一段经营时期内确定,企业管理层可以在下一个经营年度做出调整。由于这类固定成本是企业管理层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斟酌而定的,因此被称为酌量性固定成本。
梳理完毕固定成本后,一个人想开店就可以从这两方面下手。
(1)在企业经营初期,尽可能减少固定成本投入
在经营初期,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都很大,因此想要快速获得盈利,就必须在减少固定成本与增加业务量上下功夫,比如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节约不必要的办公开支。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企业的一切经营要以降低成本为准,而是在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开支。
(2)在企业经营稳定期,提升固定成本的投入产出率
当企业度过初创期,步入经营稳定期后,固定成本也就基本稳定,企业应该尽可能提升它的投入产出率。比如,某家企业的机器设备只有3台,但它通过改进设备生产流程等方式,提升了每台设备的单位时间产出效率,这样一来,企业无须通过购置更多的设备,就可以提升产能,这样从生产环节就节约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