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教你被人敬畏的20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应该用什么样的人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译:孟子说:“仁的话,就会有荣耀;不仁的话,就会遭耻辱。现在有的人不愿意遭耻辱,可是却干不仁的事,那就犹如不喜欢潮湿,却偏住在了低下的地方。”

(意思是,仁的人会有好报,不仁早晚要倒霉。不仁往往会有眼下的短期的好处,所以人还都爱不仁,虽然他也想远离耻辱。仁的话,照顾别人利益,眼下和短期自己也许吃亏,但是最终会荣耀有好处。吃亏是福嘛。)

孟子接着说:“要想不落到耻辱,就要重用有道德的人和士人。让贤者(有道德的)处在高位上,让有能力的士人处在办事的官吏职位上。此外,在国家闲暇(太平)的时候,趁机把政令刑罚设定清楚了。就这样,就是旁边的大国,也会怕它。”

孟子接着说:“如今国家闲暇,可是当官的却怠惰享乐,这是自求祸啊。祸和福,都是人自己求得的啊。”

解:孟子认为,有道德和有能力的人都是人才,但是恐怕少有德才兼备的,所以叫有道德的人在上,引领道德,有能力的人在下,负责办事。这样就坚固道德和繁荣了。基于此,他对国君的要求更偏于道德化,一定要是仁君。这倒很符合演义体小说的模式,主公都是仁义的,下面一个智囊,一群打将,从而去走天下。只是现实政治中,很难脸谱化地设置干部。有道德的人居上,有可能还驾御不了有能力的,最后被蒙蔽和架空,于是发出这样的抱怨性的感叹:“找下面的人真不容易啊,有本事的人私心重,不好管,老实的人又没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