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有方·小学篇:读懂孩子 助力成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节 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爱因斯坦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跨越。一年级的孩子将独立走向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身份变化、规则变化和学习内容变化都将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挑战。很多孩子在刚进入小学时无法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规则意识弱,上课坐不住,不习惯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的可能还会出现经常感冒或者夜里难以入睡的现象……对学习和学校产生畏惧心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幼小衔接之初,家长正确引导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位叫奇奇的孩子,他刚上一年级时,跟很多孩子一样,也出现了入学不适应的情况。他的妈妈做了如下记录。

奇奇已经上小学半个多月了,可是最近每天早上都会跟我闹脾气,不愿意去上学。

闹钟响了,我赶紧去叫奇奇起床。奇奇满脸不高兴地起来,慢吞吞地开始洗漱,嘴里还念叨着“我不想去上学”“上学不好玩”……眼看就要迟到了,我不得不一直催他“快一点”,可是他依然无动于衷,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学啊。再说,学校里有老师,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怎么会不好玩呢……”讲道理不起作用,奇奇仍然嘟囔着“我就是不想上学”。眼看离我上班时间越来越近,我的情绪也越来越焦灼,声音也越来越大,吼了起来:“动作快点,上学都要迟到了,不管你今天想不想上学,你肯定是要去上学的!”听到我的吼叫声,奇奇大哭了起来:“我就是不想去上学,我就是不想去上学……”

其实,奇奇刚刚上小学,早上闹着不愿意去上学,并不是真的厌学,而是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请看下表中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与小学有着很大差别。从氛围上来说,幼儿园宽松活泼,小学严谨规范;从学习形式上来说,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日常生活和游戏是这个时期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而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从学习内容来说,幼儿园主要通过启蒙教育、生活照料和养育来完成,而小学是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设置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科学化、标准化的课程;从教师评价来说,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接纳度很高,非常包容,以欣赏、鼓励为主,而小学则会从学业、品行、实践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作息时间来说,幼儿园的30分钟教学时间里以玩为主,中午还有集中午睡的时间,而小学以40分钟课堂教学为主,大部分学校都未对午睡提出强制要求;从行为规范来说,幼儿园氛围比较自由,鼓励孩子自主发展,而小学有明确的规则和要求,更强调规则意识;从人际交往来看,幼儿园的小朋友多在老师和家长视线范围内或老师的组织范围内与其他人交往,比如在游戏角、户外一起活动,但随时都有老师的看护和组织,而在小学,课间、校外时间由学生自主支配,交往独立性强。

幼儿园和小学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以上也只是部分举例。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出现不适应是非常正常的。

接纳孩子的不适应

在孩子面临入学不适应时,家长的接纳和支持就是照亮孩子内心的光。

初入小学,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入学不适应情况,但是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明显,可能会通过哭、闹、发脾气等方式发泄,而有的孩子则会闷在心里,什么都不说。不同的孩子,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一周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有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熟悉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学习方式等。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成长周期,请家长耐心等待孩子从不适到适应。

当孩子因为上学闹情绪的时候,家长应该保持稳定平和,理解孩子的心情,尝试这样与之沟通:“妈妈知道你刚刚到这个学校,还没有交到新的朋友,对老师也还不太熟悉,还有许多不习惯的地方,这很正常。你放心,爸爸妈妈会陪着你一起慢慢去适应的!”

家长也会有脾气,也会有糟糕的情绪,尤其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家长任由消极情绪主导,就很有可能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的心情就会变得更加糟糕,甚至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如何才能有效切断这种循环?关键在于家长。家长应该在冲突发生之初及时叫停,暂时离开,走到阳台或者卫生间,深呼吸,直到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再来跟孩子沟通。家长的情绪稳定,孩子才能更加平稳度过适应期。

帮孩子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上文案例中提到的奇奇,有一位邻居小明,今年也上一年级了。跟奇奇不一样的是,小明每天早上都能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小明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每天的上学路上,我都会请小明当小老师,很虚心地问小明:“昨天你在学校都学了什么呢?可不可以教教妈妈?”我告诉小明,自己以前上小学学习的内容跟现在的不一样,所以很想学习一下现在的内容。于是,每天上学的时候,小明就会“教”我背诵课文和做数学题,我还会不断去追问“小明老师”:课文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2+3=5,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小老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也学得非常认真,有的时候还会故意犯错误,让小明老师来纠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小明学习得非常起劲,学习兴趣非常高,老师还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的认真和专注。

小明妈妈是一位非常智慧的妈妈,让孩子当“小老师”的背后,充分运用了“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成就感。要想孩子的学习效率高,学习金字塔理论可是不能错过的法宝。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比例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多少内容。

从塔尖到塔基,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这种家长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两周以后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多媒体”的方式学习,这一比倒可以达到20%。

……

依此类推,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由此可见,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除了利用学习金字塔的理论让孩子当小老师,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就感。

小目标,够得着。可以与孩子一起将大目标变成小目标,将宽泛的目标变成具体可实现的目标,如将大目标“学好数学”变成小目标“3分钟做30道口算题,正确率达到90%以上”;将大目标“学好语文”变成小目标“每天阅读20分钟”。并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分段,20分钟为1段,语文占1段,可以用于预习和背诵,任务完成后就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再开始做另外的任务。让孩子体验完成学习任务后带来的成就感,让“我可以的”成为孩子学习动力的基础。

常鼓励,兴趣生。正确鼓励能给孩子带来良好感受,良好感受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源。家长可以多使用“鼓励三步”的方法,正确鼓励孩子。

第一步:描述孩子行为;

第二步:说出行为好在哪儿;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今天完成作业后,主动阅读了半个多小时,阅读的时候非常专注,看到你这么享受阅读,妈妈真开心!”“今天的体育锻炼有点累,但是你依然坚持做完了,一点也没有退缩,爸爸为你感到骄傲!”爸爸妈妈爱的鼓励会让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愿意继续去努力。

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和同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孩子最基础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没有满足的话,就不可能去努力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只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善意和喜欢,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孩子才能感觉到安全,才能更加静下心来学习,才能更加喜欢上学。

李老师家就有一个很特别的睡前仪式——分享当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夫妻俩会主动分享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如“上班的轻轨上,坐到了座位”“中午吃了自己最喜欢吃的菜——红烧排骨”。这些生活中的“小确幸”,并没有轰轰烈烈,却能带给自己温暖和开心。夫妻俩也会问女儿桐桐:“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情呢?”刚开始的时候,桐桐总是会说“不记得了”,但是慢慢地,桐桐开始更加留意生活中的事情,会主动分享“学校的饭菜真好吃,今天有我最喜欢的菜”“今天我忘记带橡皮了,同桌主动借给我了”“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举手发言了,老师表扬了我”……就这样,发生在桐桐身上的好事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越来越喜欢这个班集体,越来越喜欢上学。

通过李老师的例子,大家有什么启发呢?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和倾听者,每天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听孩子聊聊班里的事情,鼓励孩子分享学校生活的细节,用积极正向的方式向孩子提问:“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好事吗?”引导孩子去发现学校里开心、有趣的事情,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和感知快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