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从追赶走向超越,打造更加创新、安全的路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升,教育经费和资源保障不断巩固加强,办学体制和管理制度日益科学完善,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21世纪以来,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的优异表现更是为中国教育赢得了世界美誉,“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高等教育世界吸引力稳步提高。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依然面临着教育创新活力不够、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力不强等问题。同时,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同时对于其潜在的风险意识不够,国家教育安全发展观念不强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路径转换,改变跟跑西方教育的路径依赖,走出一条自我创新的发展之路,并且在国际、国内日益复杂的环境下强调国家教育发展的安全性。

1.更创新的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建议》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这些新的要求无疑对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高要求高挑战。创新从来不是易事,但创新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教育创新的发展意味着始终坚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实施教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消除一切不利于教育创新的限制因素,变不利为有利。要突出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提前布局,要以创造性的方式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制度短板,消除僵化路径依赖,打破固化行为结构,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既要不断增强现有体制机制适应性,又要以创新嵌入诱致体制机制革新。鼓励教育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教育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创新性中国特色教育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加快培育教育创新新动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素养,全面激活全民创新精神,提升全民创新能力。以坚持促进创新思维发展为抓手,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动手能力。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只有夯实教育创新才能孕育创新人才。

在办学实践上,要坚持创新引领、实践导向,以创新的方式、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管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为依托,促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等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教材体裁编排及话语体系,紧跟科学研究前沿,吸纳最新研究成果,紧贴社会现实,回应社会议题,进一步增强内容针对性与实效性。把握师生特点和发展需求,创新工作理念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激活教师工作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本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体现教育课程改革宗旨、塑造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创新教学新形态。新形态的内涵表达是,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历”。变“双能”为“四能”,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变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培养,即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培养并重。演绎思维可给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但它难以给人以创新,因为演绎思维是验证真理,验证结论,而非重新审视现实,解决问题。要创新必须有归纳思维,因为归纳思维直面现实与经验,是从问题中来的,更能给人以创造和发现能力。

2.更安全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议》更是频繁提及国家发展安全,提出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如国家安全教育、人才体系与运行机制安全等。这就意味着,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教育高质量安全发展已经是时代之需。

我们认为,更安全的发展首先要求教育系统严把政治安全关。坚决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建设政治强、人格正、视野广、情怀深、自律严、质量高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思政、三全育人,打造铸魂育人的思政“金课”,不断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提升内涵,强化保障,发挥好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思想政治教育可亲可感,引领理想信念,培育爱国情怀,提升品德修养,熏陶高远志向,培养奋斗精神和锤炼个人修养,培养立志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关注教育发展的政治安全。充分发挥党在教育事业中领导、协调的核心作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教育事业的指导,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与方法研究教育、发展教育、指导教育,谋求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明确中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的政治立场与利益导向,防止国外教育系统内政治风向向中国教育系统的传导与灌输,也要防范国内教育政治风险的变异与升级。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政治安全的风险识别、防治机制,使其拥有正确合理的政治意识、政治需要、政治内容、政治活动,并且在这些方面免于侵害和威胁。再次要注重信息安全建设。信息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前者要求教育系统中的网络系统各类通信、计算机设备及相关设施等物质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充分的硬件支撑;后者主要指教育系统的信息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它要求各类教育主体具备充分的信息安全素养,在日常的网络信息活动中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范,不泄密、不传谣,积极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教育空间。最后还要切实保障校园安全。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是否能健康、安全成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基本规范》《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屏障。校园安全建设需要积极贯彻国家关于校园安全建设的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推进公共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建设,将公共安全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全过程。创新教育形式,不断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和能力,提高自保、自防、自救能力。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情况,系统推进各级各类国家安全教育。探索实施健康副校长制度,强化联防联控,建立应急预案,落实责任分配制,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强化学校安全教育,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