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是与否(4000字)
今日的朝会比往常更早一些,严嵩有些纳闷,数年不出深宫的陛下竟然会破天荒地想要训导诸臣。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连他儿子德球也猜不到。
这还是第一次,既不是写青词,也不是斋期,难不成是要商讨政务?
想到这儿,严嵩也笑了出来。
他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踏上阶梯。
这个岁数了,还要操心这许多事,让他有些力不从心。
诸位大臣看见严阁老来了,都让出了一条道来,恭敬的低头称呼。
严嵩早已习惯,并不理会,兀自朝着朝堂走去。
“严阁老。”一声轻呼,转身便看见工部尚书赵文华朝他走来。
这人不是什么好货色,前些时间,以自己的名义私自给陛下献上仙酒。
害得陛下特地来询问他,让他不知所措。
他竟然诓骗陛下自己就是喝了他的仙酒而长寿。
这相当于把他架在火炉上烤。
陛下来问询时,他踌躇良久不敢回答。
回答是,乃是欺君之罪,到时陛下仙逝,说不定有人拿这个做起文章来。
回答不是,那更是忤了陛下的意,陛下就会质问自己是否不希望他长寿。
好在最后他糊弄了过去,陛下并没有深究,否则就被这赵文华害死了。
现在竟还舔着脸来示好,可见这人脸皮之厚,绝无仅有。
“赵尚书今日怎么得空在?听说你在忙着建自己的宅邸。”严嵩话里有话地嘲讽道。
幸亏,德球聪慧,看穿了这小人,让人引导陛下登高望远,正看到他新建的府邸。
这人平时捞了不少钱,新府邸建的自然高大恢弘,那就一定引起陛下的疑心。
果然,第二天,陛下就怒斥他监工三殿重建不利,把他训斥了一顿。
经此一事,他应该不敢造次了。
赵文华听到严嵩阴阳自己,尴尬的笑了笑,他自然不会表现出不开心,搓着手,回道:“严大人说笑了,陛下召集朝会,下官怎么敢不来?”
说完,看严嵩没给他好脸色,便灰溜溜退到了一旁,想来是不想自讨没趣吧。
严嵩继续步入朝堂,走到百官的最前方,他一眼就看到了徐阶那老家伙。
他早已站定了位置,和自己的学生张居正窃窃私语。
这张居正可谓人才,只可惜不为他所用。
他清了清嗓子,咳嗽了两声,示意他到了。
张居正看见,立马拱手道:“严阁老。”
严嵩点点头,转向徐阶,问道:“陛下此番,是为何事?”
徐阶见状笑道:“连严阁老都不知道的事,下官怎么会知道?”
严嵩哼了一声,便不说话。
诸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当今时事,或互相奉承,等待着皇帝的亲临。
过了大概一个时辰,嘉靖皇帝并没有出现,令严嵩意外的是裕王从宫内走了出来。
他皱紧眉头,心里纳闷,裕王怎么会在?
太祖皇帝祖训藩王不能参政,除非是太子。
难道陛下已经决定立裕王为太子?
严嵩不置可否,前段时间,陛下还在他面前夸赞景王。
难道这么快就改变了主意?
这可是件大事,他必须和德球好好商量对策。
假若裕王登基,他们严家还能保持荣华富贵吗?这是未知数。
裕王抬手示意百官安静。
众官员敛手,屏息听着裕王将要说的话。
朝堂上安静的一根针掉下都能听见。
裕王说道:“本宫今日代表父皇向众位传达父皇的旨意。”
看着台上年轻的裕王,严嵩站出来拱手道:“殿下,陛下召我等来,有何急事?”
“阁老莫急。”
裕王打开一道手谕,宣读道:“鉴于倭首被除,台州大捷,胡宗宪、戚继光功不可没,着连升三级。”
严嵩没有意见,胡宗宪是他们的人,自此他又能得一助力。
接着,太监从宫内又递过来一份手谕。
裕王大声宣读道:“既然倭患已除,朕决定开海,征求众卿意见。”
本来寂静无声的朝堂一下子炸开了锅。
他们议论纷纷,“陛下怎么会突然想开海?”
“这并非小事,当从长计议。”
“蛮夷窥觊中华,虽有小胜,但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开海!”
“想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劳民伤财,国库为之一空,绝不能重蹈覆辙。”
“是啊,一旦开海,蛮夷小国竞相进贡,对礼部也是一大负担。”
他们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停,但可以清楚地听到,绝大多数人不赞成开海。
裕王微微一笑,说道:“众爱卿何必争论,要不这样,赞成开海的,站到左边,不赞成开海的,站到右边。”
右边正是严嵩所站的位置,他眯着眼睛,听完裕王的话,没有发表意见,只是一动不动的站着。
那些官员都是人精,岂肯自己做出头鸟,他们也无法揣测透嘉靖的意思,故而没人动弹,只等着其他人先表态。
这时,赵文华看到严嵩并不想挪步,就知道机会来了。
他眼睛滴溜溜的转了两圈,下定决心,站出来,拱手道:“殿下,下官不赞成开海。”
说完,大咧咧地走到严嵩后面。
其他人见到自己落了后,纷纷站出来以各种理由反对开海。
工部的侍郎们见到长官表态,自然也跟着站了过去。
礼部刚开始就反对,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右边。
吏部尚书欧阳必进和兵部右侍郎魏谦吉本是严党,自然跟着站到了右边。
只剩下少数官员犹豫不决。
严嵩缓缓睁开眼睛,说道:“兹事体大,陛下应该三思才对,不要被小人之言迷惑。”
裕王皱起眉头,颇为不悦。
见到严嵩表态,又多了许多人站到了他身后。
见到如此情景,张居正率先站了出来,他慷慨陈词道:“海利巨大,如若禁海,民间走私贩私,不收关税,我大明领土广大,无法禁绝。”
“如若开海,设有司监管,则奸民屏息,商人乐成,海利关税庞大,对国库有益无害。”
说完,他站到左边,和老师徐阶站在一起。
在百官中,少数几位,如张翀、董传策等向来看不惯严嵩,他们毅然站到了张居正一侧。
不过,只有寥寥十数人罢了。
裕王见状,说道:“看来众卿都反对开海。”
“还请陛下从长计议。”站在右边的百官在严嵩的带领下异口同声地说道。
小太监合时宜地拿出最后一道手谕。
裕王看过后,笑道:“诸位大人辛苦了,请回吧,开海一事,父皇说日后再谈。”
说罢,众位官员松了一口气。
看来皇上只是试探大家的态度,并没有想真正的开海。
严嵩眯着眼睛,迟迟不肯离开。
陛下果真只是询问诸位大臣的意见吗?
陛下久居深宫,已经许久没关心政事,为何突然对开海有了兴趣?又为何叫裕王传旨?
他心里感觉不妥,得回去跟德球商量一下。
……
宫内。
嘉靖坐在蒲团上,深吸一口气,黄锦在一旁小心伺候着,他和裕王之间隔着一层白纱,嘉靖相信二龙不能相见,两人只能隔着白纱交谈。
裕王侍立一旁,大声宣读道:“工部尚书赵文华、吏部尚书欧阳必进……”
一大串的名字读了半晌,让裕王口干舌燥。
嘉靖睁开双眼,缓缓吐了口气,“就是这些人反对吗?”
裕王恭敬的站在一旁,收起名单,说道:“是的父皇,他们明确表示反对开海。”
嘉靖站起身来,点燃三根香,向着三清像磕了三个头,说道:“你要记住这些人。”
裕王点点头。
“看来海利都进了他们的腰包。”
裕王明白此间的利害关系。
“近年来国库的收入越来越少,他们的胃口可是越来越大。”
“父皇,孩儿有些不明白。”裕王欲言又止。
嘉靖看穿了他的心思,“你是说朕知道他们贪,为何还要重用他们?”
裕王不敢接话,静静地等待着嘉靖回答。
嘉靖轻笑一声,“你要记住,他们可以让你省心,世间无能臣,导致朕无人可用。”
“世间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可朕却偏偏遇不到千里马。”
嘉靖叹了一口气,裕王看不清他的表情,“你不同,这是谁教你的?”
裕王顿了顿,开口道:“张居正!”
“哈哈,好一个张居正。”
这都是张居正的计策,通过开海和禁海试探群臣的意见。
表面上是讨论政务,实际上是把群臣的心思展露的一览无遗。
谁是清流,谁是严党,谁首鼠两端,一目了然。
最难看清的就是人心,做皇帝最难的也是看穿大臣心里所想。
有些人嘴上阿谀奉承,万事皆可,暗地里却推搡敷衍,把事情办砸。
皇帝最讨厌这种心口不一的人。
只有直击这些人的痛处,才能使他们露出马脚,显现出本来的面目。
海利牵涉甚广,那些官员的宗族家眷和海利息息相关,他们绝不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
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宁愿反对皇帝,也要抵制开海。
这一招投石问路被张居正玩的明白。
也因此让裕王在嘉靖面前立了一功。
“张居正是能臣,朕就留给你了。”
“以后你来提拔他。”
裕王又惊又喜,这句话就证明了嘉靖意属他来当太子。
他连忙拜谢道:“谢父皇。”
嘉靖继续点拨裕王道:“还有那个高拱,也是个人才,你和他多学学。”
一切都逃不过嘉靖的眼睛。
裕王点点头,“老师让我受益良多。”
“可是他性格太刚,不知能否在官场中待得长久。”嘉靖点评道。
裕王心里一惊,嘉靖一针见血的评语,把高拱看得十分透彻。
他这才意识到父皇表面学道,却对外面之事了如指掌。
这使他不得不佩服。
嘉靖继续说道:“大臣也是你的家臣,记住永远不要让他们骑到你头上。”
“儿臣谨遵教诲。”裕王扶在地上磕头道。
嘉靖挥了挥手,示意裕王出去。
裕王正要起身离开,又叫住了他,“等等。”
裕王转头,通过白纱看见了嘉靖那双慑人的眼睛。
他打了个寒颤,“父皇还有何指教?”
嘉靖说道:“不要让别人知道你今天来过。”
裕王纳闷今天群臣已经看到他在宫中。
嘉靖解释道:“不要让他们知道朕和你面对面见过。”
随后又补充道:“就连高拱和张居正也不要说。”
裕王拱手称是。
嘉靖又像想到什么似的,招手道:“黄大伴,立刻宣旨增加景王府中的用度。”
黄锦微微一愣,立马明白过来。
嘉靖不想让人猜透他的心思,所以他表面要让别人以为他更喜欢景王。
让众人对景王趋之若鹜,尤其是严嵩党羽,而后才能收网,将他们一网打尽。
至少在他百年以后,他必须为自己的儿子解决这个后患。
嘉靖说完,催促裕王离宫,重新坐在蒲团上,打起坐来。
他信道数十年,吃了这么多仙丹,可身体却每况愈下。
他知道他马上要羽化登仙了。
凡夫俗子的身体容纳不了他的仙魂。
在他登仙以后,将不问世俗之事,必须得为裕王铺平以后的道路。
严嵩父子他用了多年,已经用顺手了,他是离不开这两人了。
可他知道裕王,他的儿子无法驾驭两人。
人心最是难测,严嵩父子暗自支持景王,他已知晓。
他们暗通倭寇他也知晓。
再不稍加打压,他们得闹出事来。
严嵩这老糊涂真不让人省心。
嘉靖又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最近,他老是梦到大海,是否是元始天尊暗示他海上会出事?
嘉靖的腿开始麻了,最近斋醮一会儿时间,他的体力就支撑不住。
看来他离登仙越来越近了。
他起身,脱下道袍,躺在床上,大喘着气喊道:“大伴!”
哦,他去景王府了。
他的记忆也越来越差了。
他勉力撑起身子,从锦盒中拿出一颗仙丹,吞了下去。
三清上仙一定要等我解决俗世的事后,才让朕登仙。
也许是上仙听到了他的请求,他感觉好些了。
他重新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起来。
梦里,海上的波涛依旧那么汹涌,海风把大明的旗帜吹得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