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和可逆性的呼气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导致阻塞性肺气肿。本病属于中医学“哮病”“喘证”“哮证”“哮喘”“咳嗽”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哮喘的主要病因是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各种诱因如外邪、饮食、情志、体虚、劳累等诱发。本病病位在肺,后期涉及脾、肾。发作期的基本病机是诱因触发宿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阻塞气道,肺失宣降,气机上逆,而致痰鸣如吼,呼吸喘促。如《证治汇补·哮病》曰:“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病久则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缓解期亦有轻微症状。初起病情较浅,日久则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喘脱危候。
(一)主因
本病主因为脏腑功能失调,宿痰内伏于肺。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脾失于运化水湿,肺失于布散津液,肾虚水泛,导致津液凝聚,化痰生饮,内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二)诱因
1.外邪侵袭
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外界气候突变,常首先通过皮毛、口鼻犯肺,邪蕴于肺,或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壅阻肺气,肺失宣降,津聚成痰,发为哮证。气候由热转寒,或深秋寒冬季节,哮证发病率较高。
2.饮食不当
《难经·四十九难》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过食生冷,常使肺脾受损;口味偏嗜,如过食酸咸之品或嗜食肥甘厚味,也会导致肺、脾受损,伤脾则痰浊内生,伤肺则肺失宣降,痰气交阻,壅塞气道,而致诱发哮证。
3.情志刺激
忧思恼怒过度等情志刺激,常使肝失调达,肝气郁结,一方面气机升降失序,肺气上逆;一方面肝疏泄失职,津液失布,停聚成痰,或木旺克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贮于肺,痰气交阻于气道,而诱发哮喘。
4.体虚病后
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易受外邪侵袭,如幼儿哮证,多由于禀赋不足所致,故有“幼稚天哮”之称。病后体弱者,常见于幼儿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导致肺虚,肺不布津,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发为哮喘。
5.劳倦过度
脾主肌肉,过度劳力,耗伤脾气;思虑过度则伤脾,劳神过度,脾气亏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贮于肺,遇感即发。房劳过度则伤肾,或劳倦过度耗伤肾气,气化失常,脾肺水津不布,化痰生饮,伏留体内,遇感而发。
本病发作期的基本病机是诱因触发宿痰,痰气壅阻气道,肺失宣降,哮鸣有声,呼吸喘急,以邪实为主。若病因于寒,或素体阳虚,则痰从寒化发为冷哮;若病因于热,或素体阳甚,则痰从热化发为热哮;如因痰热内伏,而风寒外束引发者,则可表现为外寒内热的寒包热哮;若反复发作则耗伤正气,或素体肺肾不足者,可表现为虚哮。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脾肾之阳,痰热伤肺肾之阴,则病情由实转虚,出现肺、脾、肾脏气亏虚,继而因虚生痰,因痰发病,愈发愈甚,形成恶性循环。缓解期亦有短气、疲乏,或经常有轻度持续性喘哮,难以消失。若正虚较著或病邪嚣张,致哮证大发作,持续不解,肺肾功能失调,心阳受累而发生喘脱危候。如长期不愈,反复发作,可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肺胀重候。
二、临床表现
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
1.急性发作期
本病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为可逆性呼气困难,伴有哮鸣音,或发作性咳嗽、胸闷。严重者被迫坐位或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有些青少年的哮喘症状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运动性哮喘)。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发作时查体可闻及肺部有广泛的呼气相哮鸣音。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4级,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2.非急性发作期(亦称慢性持续期)
患者无急性发作时可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率和(或)不同程度的症状(喘息、咳嗽、胸闷等),肺通气功能下降。
三、鉴别诊断
本病急性发作期需与有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1.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
本病过去称心源性哮喘,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1)发病机制与病变本质不同 本病患者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
(2)症状和体征不同 本病呈阵发性咳嗽,常咳出大量稀水样或泡沫样痰,或咳粉红色泡沫痰,胸闷,呼吸急促困难,两肺底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
(3)辅助检查 本病病情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水肿征,有助于鉴别。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
(1)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
(2)患者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
(3)查体有肺气肿体征,两肺或可闻及湿啰音。
如严格区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仍困难时,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作治疗性诊断可能有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可与哮喘同时存在。
3.上气道阻塞
病变或异物压迫或侵犯上气道,使上气道管腔狭窄或不完全阻塞,或伴发感染,出现咳嗽、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需与支气管哮喘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如下:
(1)临床病史不同 上气道阻塞可见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气道疾病或异物气管吸入。
(2)呼吸困难特点不同 上气道阻塞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而支气管哮喘是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3)辅助检查 痰液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支气管镜检查等,常可明确诊断。
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本病可能有哮喘症状,其临床特点如下:
(1)这是一组肺嗜酸细胞浸润性疾病,包括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浸润、迁延性嗜酸细胞肺炎、多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坏死性血管炎等。
(2)本病多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致病原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
(3)本病症状较轻,患者常有发热。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四、中医治疗
哮喘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治疗,《丹溪治法心要·喘》云:“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故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发作期攻邪治标,降气祛痰平喘,要分清痰之寒热,寒痰则温化宣肺,热痰则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风痰壅盛者祛风涤痰,日久正虚邪实则应扶正祛邪兼顾。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缓解期正虚为主,应扶正固本,针对肺、脾、肾三脏阴阳气血亏虚,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期减少发作频次、减轻发作症状,甚至控制其发作。
(一)辨证论治
1.发作期
(1)冷哮
【证候】主症: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不咳或轻微咳嗽,痰少,咳吐不爽。次症: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脉: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
【中成药】镇咳宁糖浆/胶囊/颗粒/口服液/含片、寒喘祖帕颗粒、小青龙胶囊/合剂/颗粒/糖浆。
(2)热哮
【证候】主症:胸闷气促,喉中哮声阵阵,张口抬肩,呼声粗促,不能躺卧,呛咳频频,痰黄黏稠,咳咯不利。次症:烦躁不安,面红耳赤,口渴喜饮,便秘;或伴发热,微恶风,头痛有汗等。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定喘汤。
【中成药】咳特宁片/胶囊/颗粒、止嗽立效丸、急支糖浆、咳喘宁口服液/胶囊。
(3)寒包热哮
【证候】主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发热,恶寒,无汗,身痛。次症:烦躁,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脉:舌苔白腻或黄腻,舌边尖红,脉弦紧。
【治法】解表清里。
【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
【中成药】止嗽定喘口服液(麻杏甘石软胶囊)、桂龙咳喘宁胶囊/片/颗粒。
(4)风痰哮
【证候】主症: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喘急胸满,不能平卧,痰黏腻难咯,或为白色泡沫痰,无明显寒热倾向。次症:面色青暗,哮证反复发作,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作前伴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速发作。舌脉:舌苔厚浊,脉滑实。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
【中成药】牡荆油胶丸、止喘宁口服液。
(5)虚哮
【证候】主症:喉中痰鸣,声低气短,呼吸急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次症:口唇、爪甲青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脉: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降气化痰。
【方药】平喘固本汤。
【中成药】蛤蚧定喘胶囊/丸、哮喘丸、苏子降气丸。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
【证候】主症: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次症:自汗、恶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濡软。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药】六君子汤。
【中成药】七味葡萄散、人参保肺丸、理气定喘丸。
(2)肺肾两虚
【证候】主症: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次症: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悸,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舌淡苔白质胖,脉沉细。
【治法】补肺益肾。
【方药】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中成药】固本咳喘片、恒制咳喘胶囊、七味都气丸、补肾防喘片、固肾定喘丸。
(二)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治疗哮喘要区分实证和虚证。冷哮、热哮、寒包热哮均属于实证,取穴为列缺、尺泽、肺俞、膻中、天突、定喘等。冷哮加风门,热哮加丰隆。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酌情用灸法,痰热不宜灸。虚哮属虚证,取穴肺俞、膏肓、气海、肾俞、足三里、太渊、太溪等,毫针刺用补法,可酌用灸法。缓解期可采用麦粒灸,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膻中,每穴每次灸3~5壮,10天灸1次,3次为1个疗程,三伏天用最佳。
2.皮肤针
哮喘发作期,可用皮肤针叩击鱼际及前臂手太阴经循行部位15分钟,两侧胸锁乳突肌15分钟,有缓解作用。
3.三伏贴
由于本病易在深秋寒冬季节发病,可采用三伏贴“冬病夏治”。用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各15g共研细末,使用时以生姜汁调制成药饼六只,上放少许丁桂散,外敷在百劳、肺俞、膏肓等穴上,持续敷2小时后擦掉药物,局部皮肤发红,有时会起疱。本法在夏季初伏、中伏、末伏各进行一次,可连续敷贴3年。适用于儿童。
4.耳针
本病发作期,取平喘、下屏尖、肺、神门、脑、下脚端,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
五、预防调护
1.预防
(1)平素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防止外邪诱发。
(2)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易致过敏的灰尘、花粉、食物、药物和其他可疑异物。
(3)宜戒烟酒,饮食宜清淡而富营养,忌生冷、肥甘、辛辣、海鲜发物等,防止生痰生火。
(4)平素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情志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诱发。
(5)鼓励患者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太极拳、内养功、八段锦、六字诀、散步或慢跑、呼吸体操等方法长期锻炼,逐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调护
(1)密切观察哮鸣、喘息、咳嗽、咯痰等病情的变化,哮鸣咳嗽痰多、痰声辘辘或痰黏难咯者,用拍背、雾化吸入等法,助痰排出。
(2)对喘息哮鸣,心中悸动者,应限制活动,防止喘脱。
(3)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支气管哮喘?
2.哪些因素是哮喘的主因和诱因?
3.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的治疗大法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