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不当竞争来势凶 不予回击难为雄
第四问:我的企业遇到了其他企业的不正当竞争,为什么不能采取以牙还牙的手段予以回击?
诗曰:
同一市场起纷争,恶意功伐险象生。
调整心态稳阵脚,合作共赢都功成。
一次,我应邀在深圳一家企业考察。考察结束后,老板向我道出了他一直以来的心病。原来,他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由美国和中国香港两三家公司生产的,后来这两三家公司又分离出来十几家。经过几年的运行,现在国内只有四家公司还在生产这类产品,而其中一家实力较强的公司,由于个人恩怨和客户群重叠等原因,总是针对他的企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对此,他非常苦恼。由于那家公司实力较强,每采取一次针对他企业的行动,他的企业就会受到直接或间接损失。这个企业家甚至几次想放弃这个产品而改弦更张。
这种情况,我在十多年前为企业指导的时候就遇到过,于是我就把那个案例讲给他听。
那是在十多年前,我遇到的情况几乎与他的企业所遇到的情况一样。我给出的办法是:第一,正当维护本公司的合理商务及技术活动,一定不要采取非法或违背该行业共识的手段;第二,针对那个企业的攻击点,不断地强化和优化自身被攻击部分;第三,从不把资金和精力用到向对方企业的攻击上;第四,准备打持久战,时刻寻找与该企业合作的机遇。
以上是我为那家企业提出的建议,那家公司不但一一照办,而且还举一反三,根据实际情况衍生出了很多有效的应对策略。最终,两家企业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终于言归于好,实现了互相帮衬、取长补短、联合作战、精诚合作的健康发展。
听了我讲的这个案例之后,他不解地问,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命好,是偶然的成功吗?我告诉他,这是社会规律,是“道”。“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万事万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和纷争后必然走到一起,沿着和谐、纷争,再和谐、再纷争,无限循环。我建议他到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去寻找答案。最后这位企业家处理好了企业的问题,还成为一名老子哲学虔诚的研究者。
《道德经》第四章 企业启示
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找到适合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律。作为企业家一定要知道,适合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律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大的方向、大的环境、大的战略、大的市场中,同时还存在于企业每个细微之处。即时有,即时无,它需要企业家根据市场环境、技术环境、人才环境、营销环境,适时地抓住这一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发展规律,而且,不能不足够,也不能过分多。
企业发展规律是企业发展的总源头,它总是源源不断地助力企业发展。在伴随企业发展过程中,它一定会锉掉企业一切不切实际的跃进式发展,它还可以解开困扰企业某个阶段的、违背企业发展规律的一些纷扰和困惑。沿着企业发展规律发展,企业一定会得到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市场发展规律的助势发展。沿着企业发展规律发展,企业发展规律就能保证企业基本的良性循环,就能保证企业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探索寻求适合本企业的特殊规律。
一个企业的存在要始终遵循企业发展规律,要破除追求表面的、形式的、华而不实的繁荣,机械地模仿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不是适合企业发展规律的做法。
企业的发展不能盲目追求当时社会上崇尚的某种模式,这种模式我们只能看到、理解到它的十分之一,要学习到它的实质、采用它的实质。往往我们看到的只是象,不是本质。我们只有坚守自身的本质,在适应自身发展的环境中发展自己。
《道德经》第四章 家传道德经参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在宇宙任何一个时间、空间内恒常运作,“道”的作用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想让极其微小的空间和极其短暂的时间没有“道”,那是不可能的;想让极其微小的空间和极其短暂的时间多用一些“道”,那也是不可能的。
“渊兮似万物之宗。”“道”,博大深邃,从古至今,好像、好似是万事万物的宗祖,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它,万事万物都是它的传承和沿袭。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会把一切事物的锐锋、锐角、尖锐的,与其他事物不和谐的地方挫平;“道”,会排解、解释、释放、厘清一切纷繁复杂的事物;“道”,会综合、和缓、平和一切事物扎眼之光;“道”,会使一切事物变成圣水,使一切事物趋向相同。
“湛兮似或存。”“道”,浩瀚、无边、无色,不得见,有时好像没有看到、没有感觉到“道”的存在,有时又好像看到、感觉到“道”的存在。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不知道什么产生的“道”,好像感觉到“道”产生在一切我们可以见到的现象之前。也就是说,一切现象都是“道”的衍生表现。
有诗为证:不尽不竭道之冲,博大深邃万物宗。
平和纷杂挫锐锋,若隐若现趋大同。
《道德经》第四章 今通行本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四章 王弼本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湛(zhàn):深。清澈,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