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一个银行管理者
“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们能够生活在中国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中。我经历了中国商业银行从国有专业银行到国有独立银行,再到股份制上市银行的转变;从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以存放汇业务为主的银行,变成综合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机构;从国内的银行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化银行;从全球排列比较居后的银行,成为全球领先的银行,大家给我们的一个称号是‘宇宙行’;从一个被西方认为技术上已经破产的银行,转变成在全世界领先,为全世界许多同业所赞誉的一家银行”,姜建清说,“虽然我从业30多年,但也只不过是个银行管理者,从不敢自称是银行家。”姜建清在金融圈内口碑极佳,很多人认为他是中国少有的银行家,而姜建清却从不以此自居。“因为银行这个行业非常特殊,经营的绩效反映在当期,而风险则反映在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按照一个周期来看,有时候银行在上行周期的时候,往往风险不容易暴露。而在下行周期的时候,风险就会集中爆发。所以,一个商业银行家要完整地经历一个经济周期,才能真正检验经营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银行家是跑马拉松的。不能寄希望于一百米、一千米,甚至一万米的时候掌声响起来。”
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起步于1979年,而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改革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大背景和大基础。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机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为国有银行的腾飞插上了翅膀。2005—2017年,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年创利规模从1226亿元增长至9800亿元,增长了7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7%;2005年以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累积分红超过2.4万亿元,占同期累积实现净利润总额的29.8%,为国家和其他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2005—2017年,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2.7%,高于同期净利息收入增速9.8个百分点,占比由7.9%左右提升至18%,实现了从单极支撑到多元驱动的转变;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境外共建立了1200多家机构,基本构建起覆盖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境外网络布局,境外盈利贡献总体提高,实现了从本土经营到全球拓展的转变。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对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支持力度也明显提升,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共建立了160多家分支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搭建起通畅的金融桥梁,实现了从仰望对手到全球领跑的转变。至2017年年末,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量超越同期花旗集团、汇丰控股、美国银行、摩根大通、三菱日联、法国农业信贷、富国银行七行利润规模的总和。全球银行业权威杂志英国《银行家》公布的2017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国共有126家银行上榜,较2016年新增七家。在一级资本排名的前十大银行中,中国的银行和美国的银行各占四席。在税前利润20强里中国已经占据七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四家银行位居前五。40多年来,尤其是股份制改革的近20多年来,国有银行实现了凤凰涅槃。
也许因为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姜建清这样评价自己在工商银行掌舵的16年,“我只感到幸运,只是感恩我们的政府、商界,感谢团队员工给我这样的机会,就是感恩,我想我们也没有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计算,2009年工商银行新增贷款额相比上年增长93%,而中国银行新增贷款相比上年增长119%。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二季度末,工商银行的新增贷款数额平均每季度比上年同期高20%,而中国银行则为33%,建设银行为24%。《华尔街日报》称,这显示工商银行在商业运作上努力保持了些许独立性。姜建清在2009年3月接受商业杂志《麦肯锡季刊》采访时说:“政府最近要提振国内需求的决定为银行业提供了巨大机会,但中国工商银行是一家商业银行,我们必须从商业角度看待这些机会。”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曾这样评价姜建清,与一些国有企业的高管不同,姜建清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领袖。
在访谈中,我们曾经问过姜建清如何看待保尔森对自己的评价,姜建清这样回应道:“这你要采访他才知道。因为我们都是在一段时间内管理一家银行,当然,管理其他的企业也一样。我想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商业银行的规律去经营我们的事业,我想这也是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们的要求。同时,我们处于全球经济金融急速变化的时代,面对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科技周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大型商业银行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改革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