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顺势而变的股份制改造
中国工商银行从1984年1月开始建立,先后经历了从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再到股份制银行转变的发展过程。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商业银行体系,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正式明确了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业务范围,对商业银行的设立、组织机构和规范管理做了正式规定,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管理依据。然而,由于产权不清晰,责、权、利关系不明,银行依然受到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千丝万缕,银行的风险实质由国家来承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工商银行建立实施统一法人体制,集中统一授权授信,对资金实施统一管理,开展经营综合考核。由于机构扩展快,人员迅速扩充,比照行政机关设置机构,机构较为臃肿,效率比较低下。商业银行的发展仍然依靠国家信用和金融行业垄断。地方政府依然通过行政力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不良资产包袱加重,贷款质量不高,信贷风险大。1994年年末,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22.5%。从1994年到1999年,中国工商银行出现连续六年的经营性亏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认清了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需要政企分离,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产权制度改革非常关键。2001年我国加入WTO,面临全面开放金融领域,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经营人民币业务,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领域的激烈竞争无可避免。可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不充足,经营机制僵化,管理水平不高,盈利能力低,竞争力弱。2003年9月,国务院成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中共中央明确提出,“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序幕拉开,对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试点探索随之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