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女词人作品选析(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耿玉真(一首)

耿玉真,五代南唐人,为一年轻女子,余情不详。

《菩萨蛮》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倚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

背灯唯暗泣,何处砧声急。

眉黛远山攒,芭蕉去暮寒。

浅析

词从“玉京人去”入手,点击主题,抒发离愁相思。玉京:指帝都,这是女主人公的怀念之人所去的地方,离别相思之情由此而起。紧接着以“秋萧索”三字点时令,起氛围。萧索:萧条冷落也。江淹《恨赋》有云:“秋日萧索,浮云无光。”“秋”在一年中是个由盛及衰,萧条肃杀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易动伤感情绪。面对萧条冷落的秋色,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离别相思益趋浓重。“玉京人去”是“人去玉京”的倒装,把“玉京”二字提到句首,是突出“玉人”所去之地,也是为了突出念远。“秋萧索”三字为全词定下凄凉的基调。“画檐鹊起梧桐落”,笔锋陡转,情绪顿趋昂扬。自古以来就有灵鹊报喜的传说。《菩萨蛮》里这位思妇很相信这个民间传说,当她听见檐前喜鹊鸣噪时,原也以为是丈夫归来了。但到庭前看,原来是梧桐叶落,惊起了喜鹊,并非灵鹊来给她送喜。这使她大失所望。“画檐鹊起”真切地表达了思妇的盼归心情何等急切!“倚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女主人公怀着极其失望的心情回到卧室,无情无思,神情沮丧,斜倚山枕,悄无声息,心事重重。看来,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与远方伊人相聚了,乃不得不转而求之于梦境,试图在梦中与伊人相会。幸运的是,她竟如愿以偿,与伊人在梦中像明月一样团圆了,她的心灵得到了满足与慰藉。

过尾:“背灯唯暗泣,何处砧声息。”承接上阕,实换一境。梦中团聚毕竟是暂时的,而一轮圆月依旧挂在天空,失落之感也随之涌上心头。在梦中可得到的暂时慰藉也化为泡影,暂时的欢乐变成了更大的痛苦,她伤心的哭了,背着孤灯,暗自吞声。这时际,又不知从何处飘来一声声急促的捣衣之声,搅得她更加心烦意乱,不堪忍受。“眉黛远山攒,芭蕉去暮寒”,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黛”。远山:典出《西京杂记》:卓文君“眉山望如远山。”形容女子双眉像春山一样秀美。攒:聚集也。“远山攒”是说双眉紧锁,如同远山聚集到一起。最后以景结情,芭蕉是一种冷色调,它是“无雨也飕颼”的,以女主人公愁人之眼视凄凉之物,倍觉凄凉,移情于芭蕉,更觉寒气逼人。“芭蕉生暮寒”与首句“秋萧索”遥相呼应,在凄凉的氛围中结束全篇。沈义父《乐府指述》认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以景结情最好”,好就好在它含婉蕴藉,有余不尽之意,耐人寻味。《菩萨蛮》的作者主要运用情景相生的艺术手法,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形神兼备的思妇形象,惟妙惟肖。全词紧扣塑形象这根主线,上、下两片各有侧重,上片侧重刻画思妇的心理活动;下片侧重思妇情态描写。在情与景的结合上,上下两片也各有差异,上片采用的是反衬法,以“画檐鹊起”反衬“玉京人去”,以“梦和月圆”反衬“倚枕无言”,以虛衬实用的是烘托法,以“砧声急”烘托“背灯暗泣”,“芭蕉生寒”烘托“眉黛远攒”。一情一景,一景一境,准确地表达了思妇的心灵活动及情态表现,传神写照,浑然天成。全词脉络清晰,迴环曲折,层次分明,情声并茂,凄婉动人,颇具五代南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