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技能(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医患关系与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

医患沟通建立在医疗卫生保健活动中,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活动,从而形成一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关系,即医患关系。因此,探讨医患关系对于运用医患沟通技能进行有效医患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古以来,中西医学就对医患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多种医患关系理论。

一、中医学对医患关系的认识

中医学的医患关系是在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都对传统医患关系产生了影响。儒家提倡医学的仁爱与孝道精神,道教和佛教宣扬的行医施药、行善积德说,都对中国医学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由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中医学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传统的医患关系是建立在“仁爱”的基础上并以道德为主要约束形式的。

古代中医,主要以“坐堂”“游方”“个体”“家庭”的形式行医。医生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从而可以通过了解更多患者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惯、居处环境、家庭背景等来对患者做出诊治方案。因此,当时的医患关系是相对和谐稳定的。

在中国医学史上,许多医家提出过一些伦理准则和规范,但是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产形态下,中医学未能形成一个共同遵守的医学伦理准则,也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同的医患关系理论与学说。

进入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等大政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堂工程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医患关系的优势,建立中医学新发展形势下的和谐稳定医患关系。

二、西医学对医患关系的认识

西方医学对医患关系的探索经历了早期宗教影响下的医巫不分,到以道德为基础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再到1946年讨论患者知情同意权的《纽伦堡法典》等多个阶段。其中对医患关系的类型、模式进行了多次分类研究,提出了多种学说。1956年美国学者萨斯(Szase)和荷伦德(Hollander)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医患关系模式(表1-1),他们把医患关系分为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和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这种分类方法更加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并且对临床指导价值较大,因而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广泛认同。

(一)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

该医患关系模式是普遍存在于医学实践中最传统的关系模式。其特征是医生处于主动位置,对患者实施单向作用。在医疗实践中,医生完全把握医疗的主动权、决策权,患者无法参与医疗决策。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医生纯技术的优势,缺点是忽略了患者的个人意愿。这种医患关系类似父母与婴儿的关系,一般适用于急症、重伤、麻醉等意识丧失情况下的抢救医疗。

(二)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

医生仍占有主导地位,患者能有条件、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必须接受医生的解释并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即患者“被要求与医生合作”。它的特征是:告诉患者做什么。因为有互动的成分,它能较好地发挥医患双方的积极性,提高疗效、减少差错,有利于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这种医患关系类似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一般运用于急性病或垂危病但意识清醒的患者。

(三)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听取并尊重患者的想法,医患双方共同制定并积极配合实施医疗方案。它的特征是:帮助患者自我治疗。这种医患关系有助于医患双方的理解沟通、融洽关系,类似成人之间的关系,适用于慢性病患者,也适用于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患者。

表1-1 萨斯-荷伦德医患关系模式表

三、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

医患关系的特点是由就诊人群与其心理特征决定的。

在中医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中医科、针灸科门诊中,就诊人群以慢性病、疑难病患者居多。从年龄分布上看,除中医儿科外,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

从就诊人群的心理特征来讲,患者首先均具有普通患者共同的心理特征,如因疾病丧失或即将丧失某些生存、生活价值而感到焦虑、恐惧之外,还会因受病痛折磨而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同时有对因生病去求助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陌生人而产生的不安、孤独感和不信任感。有些患者长期四处求医仍得不到预期效果,疾病治愈信心屡屡受挫,容易产生迷惘、消沉等负面情绪。

中医就诊人群以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患者居多,因此,接受各种治疗的经历较长。有些患者四处求医无效后求诊中医时往往带有很强的期待心理,还有些患者是抱着观望心理前来就诊,也有部分患者对针刺、艾灸、放血等治疗方法具有恐惧、怀疑心理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主要是医患共同参与类型的互动与伙伴关系,这就决定了中医必须更加重视医患沟通工作,更加强调对中医院校的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