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⑤ 甘草一两⑥,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⑦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⑧。
【衍义】
此为寒湿之邪。盖邪者,湿与寒合,故令人身疼。大法:表实成热,则可发汗;无热,是阳气尚微,汗之恐虚其表。今是证虽不云发热,而烦已生,烦由热也,所以服药不敢大发其汗;且湿亦非暴汗可散,故用麻黄汤治寒,加术去湿,使其微汗尔。然湿邪在表者,惟可汗之,不可火攻,火攻则增其热,必有发痉之变,所以戒人慎之。
【校注】
①湿家身烦疼:“烦疼”犹言乏累而疼。《广韵·二十二元》:“烦,劳也。”尤怡曰:“身烦疼者,湿兼寒而在表也。”
②可与麻黄加术汤:按:治湿用麻黄,是从表分消;加白术则能行表里之湿,如本汤方是。至防己黄芪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数方,皆有白术配伍其中,或实表行湿,或补阳行湿,或温经散寒,各有其用,而皆不脱白术,则白术擅有治寒湿之能,可细玩也。再痛者仅身烦疼,可否即用麻黄汤?否,用其方即应有其症,此除“身烦疼”外,似尚有腰痛、骨节疼痛等症象,而未及者,乃从略耳。标以加术者,明此乃侧重除湿。吴考槃谓:“加白术于麻黄汤中,则不致有大汗亡阳之虑。”其说亦可参。
③发其汗为宜:魏荔彤曰:“其内有湿,不必论其何因,惟以先治其表之寒湿为急也,仲景所以云可用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也。”
④火攻:陆渊雷曰:“火攻乃汉末俗医常用之法,故仲景屡以为戒。”《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曾曰:“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⑤去皮:吴谦曰:“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
⑥一两:赵刊本、明刊本、俞桥本、清初本、宽政本、享和本、新刻本并作“二两”。丹波元简曰:“据麻黄汤本方当一两。”
⑦白术:林亿等曰:“古书惟言术,近代医家咸以术为苍术,今则加以‘白’字,庶乎临用无惑矣。”(《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方有执曰:“古方及本经止言术,未见分苍、白二种也……然则经文‘术’上其曰‘白’者,无乃后之好事者之所加欤。”丹波元简曰:“术分苍、白始于《名医别录》,此‘白’字后人所加,宜删。”朱肱《活人书》卷十八于本方用苍术,其祛湿之力较胜,可参。考之《居延汉简甲编》中之“伤寒四物方”、《武威汉代医简》中之“伤寒遂风方”皆言“术”,可见,汉代术无苍、白之分。喻昌曰:“麻黄得术则虽发汗不致多汗,术得麻黄并可行表里之湿,下趋水道。”
⑧覆取微似汗:魏荔彤曰:“故治湿病之里,以利小水为第一义;而治湿病之表,以取微汗为第一义也。”
【白话解】
久患湿病的人,身体疼痛,可以用麻黄加术汤,使患者发汗较为适宜,切忌不可用火攻方法治疗。
(二十一)病者一身尽疼①,发热②,日晡所剧③者,名风湿④。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