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抱玉而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建业,名溢后世,以显⽗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志,终于⽴⾝。孝子之至,尊亲为大,以善事父母,次之敬祖宗,追思源远,次之生育子女,次之瓜瓞慈爱,自爱而后爱亲,孝之行也。“班离背道。
“讲的好呀!“恩师沉思了一会儿,说到:“很深刻!虽然为师从没过问你的家事和经历。但还是好奇你是怎么知道如此深刻的道理?“恩师问道。
“弟子年少,志在游侠,向往使天下人公正而自由,太伯问了恩师刚刚一样的问题,弟子答非所问,所以被太伯痛打,这些话也是太伯教导我的。“
“好,好,好,太伯揍你揍的好呀!太伯真是个奇人啊!如果我年少有人告诉我这个道理,为师对道的追求肯定走的更远,可惜!可惜啊!″恩师感叹了几声,接着道:“我问你这个问题在于要知根,需要有一个锚,使自己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找到起点。飞鸟返乡,狐死首丘,天下万灵在临终前都会思念亲属,想念故乡,这种现象叫灵道终归。
在一个人的精神修为达到一定的境界,精神会脱离形骸,在天地间游荡,一日可亿兆里,如果意志不坚定的人,精神很容易迷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修真炼道之人会有很多禁忌,避免迷失自我。
则才对孝道理解的那段名言,对起点的认识,你超过了为师,将来的成就可能在为师之上。随着精神境界的提升,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本质上的颠覆改变,也会遇到更多的疑惑和不解。
若夫万古长夜之中,上下左右前后,尽为幽冥,自亮而耀,亮之极而幽至,明之远而暗大。在光明的尽头是不尽的黑暗,光明照耀的越远,黑暗就会显现的越大,你的医道有朦胧的感觉,说明你离智人入门不太远了,为师很有幸能够教你这个徒弟。但你要切记,不忘本,知初心,而后行志,方能优游久远!“恩师语重心长的道:“其实为师年少时也有志天下,为师的恩师是知而言之,倾囊相受的教导我,虽然为师是学道而非医术。
在我将要出师的时候,恩师,也是你师祖也是千叮万嘱于我,不可行逆,不可显名,不可欺世,不可无妄,所以为师隐道而居。为师有七十二种爱好,与道相合,而成七十二术,都略有小成,医术乃是其中之一。你出师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是在为师这里学的医术,你记住了吗?“
“弟子记住了。但还是好奇,如果徒弟医有所成,为啥不能为恩师扬名?“班离道。
“为师的修为,对道的理解连一滴水于江海都不如,如果道是一轮皓月,我连萤火都算不上。哎!为师也经常半夜跑到密室,一个人如痴如醉的研究道,但为师还有个自度,不至于抛弃外物,影响正常生活。
饰华而妒,入朝见嫉,艳者不祥之物也,你要谨记,你有不行逆、向善之心,但不能保证别人都会这么对你,在你还没有完整的观察别人品行之前,不能吐露隐私。可能别人没有恶你之心,但被好事者知道,不知道会整出什么事情来。
你不需要为为师扬名,如果你真的有所成就,心里想想为师今天说的话就行了。为师因为知道一点点道的存在,学啥都快,所以能成七十二术,为师爱乌乃屋,所以不自然对医术的讲解上使用道的感悟,因为为师就是这么学医的,为师又不能违心改变你的志向,让你也学道,改变你的志向。你要知道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以便以后在处事行医当中,遇到迷茫,也能够找回起点。
我赐你三根金针,此针金之以铂,坚硬无比,在你行医紧要关头可以使用,这三针是为师自己修炼出来的,从来没有使用过。古亦有九针,曰: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你可以寻得此九针,或者将来有机会可以自己炼制金针。
医术需符合医道才能精准,人体的每个部位有其规律可寻,人的整个身体也有其规律可寻,人的一生也是有规律可寻,它们的规律和运行都符合道,都是可以观测,推演前因,预知后果。同样,病也是蕰藏着道,可以通过观测,推演前因,预知后果,今天为师考你三兄弟行医之事,就是想考考你行医之道,第一层意思是要让你了解,病在未现之前就处理好会事半功倍。
第二层意思是变通,如果你能精准预测到病人的病到了那个阶段,就能做出符合医道的事,如果一个病人只能活三天,要力所能及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让他得志而归,如果不医治能活三个月,就要尽力救治,让他恢复到生命的正常状态,如果不医治能活三年,就要在没发病要人性命前治好。三兄弟是老大行医,老二治病,老三是救疾。
第三层意思是和同,三兄弟治病,看起来有所不同,又有所相同,天地万物万事,皆符合道,道在其内行,在其外显。这是它们和同之处。
第四层意思你现在理解不了,也容易进入歧途,为师就不说了。你要知道如果你是老三,应该尽力治病,也需要了解金芒药毒,伤筋动骨,开膛破肚,这些是到了事物发展后期才能采取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在未发病之前就规避才是上策。“
“敬诺,谨尊恩师教诲。“班离忏诚的说道,接过恩师的三枚金针,中间可捏,一头为针,但另一头形状各异,一枚为刀,一枚为钳,一枚上边镶着一块宝石,施以机关,凑近一看,能使物体放大数十倍不等,班离暗暗称奇。
“你现在对行医还有什么疑问吗?“恩师问道。
“通过学习医理,弟子知道诊疗必须得到验证才能叫正确,弟子不是怀疑恩师的医术,弟子只是好奇为什么恩师从没有行过医,而所教的医术都是正确的呢?“
恩师道:“认知和验证,是观测事物的两个角度,在对道的理解不够高的时候,这种方式是很有用的,所以才有医理和论证这种理论存在的必要。在德正看来是无仁的,在更高境界的道中,观测事物的角度有更多种更有效的维度,不但知道事物之前的运行轨迹和之后的运行轨迹,还知道这种事物为什么会形成,形成之前是什么事物,是怎么运行的,最终去了那里,又形成了什事物。
为师的确没有诊治过一个病人,就连为师自己也从不给自己看病,而是用道在看自己。如果一个人得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新东西,会很想拿出来试用一下,而不是一直藏着捂着。为师曾经也有这种感觉,即然学了医术,就想用一用。为师唯一用医术医治过一匹马,那是家父的一匹白马,气虚无力。当时,为师己学得七十二术,意气风发,觉得能够普救含灵之苦,于是为师把所学五十六术用到了治疗这匹马身上。为师感应到这匹马连说了三遍:[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㝶畐灵]。为师不知其意,自此,为师再也没有使用过医道了。“
班离道“天地万物,皆在道中,道在其内行,在其外显,形骸三千道,那天地之间的道多到无边无际,无穷之多了,这的确超出了我最大的识知。我只是好奇,是什么原因让恩师冶疗了白马之后,就不用所学之术了呢?“
“这即是你的优点也是你的缺点。“恩师道:“没有两个人的道是一模一样的,禀性差异就开始导致不同,那怕细微到极致,后面的差距也无限大了。为师的道,可能对你有用,也可能无用,也有可能有害,如果境界不够,强行运用,害处只会无限大。
不过你仅仅好奇而己,为师倒可以谈谈经过,为师开了符道,检测马儿的感知,但不清楚具体情况,又开了灵道,想要观测马儿的灵魂,老半天都没有任何反映,于是又开了神道,试图与马儿沟通,我感受到了马的痛苦,像在一个无尽黑渊的深处,有恐怖的怒吼传来,那种声音或者是景象,印在了为师自己的灵魂深处,吓的为师再也不敢用七十二术了。
后来为师也出于好奇,把开启过的五十六术细细研究,又穷尽各种典学古籍,分析后得到的结论大概是那匹马的灵魂似乎想摆脱某种力量的压制,我在一本典籍上看到有可能最符合这种现象的解释,是马的灵魂想要开智。那种怒吼相对黑渊,似远似近,似真似幻,以为师浅薄的修为,不应该感知的到才对,或者为师只是错觉也为谓可知,又或者是怪力乱神的投影,其实为师也没搞清楚会产生这种念头的具体原因,但是这种念头太过于深刻,有一种恐怖真实的存在。为师开启了魄道,后来抽离其中一段,对照典籍,才有[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㝶畐灵]这么一段,具体什么意思,查无结果,这只是为师的感知经历,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你听听就好了。
“弟子铭记,弟子必定谨言慎行,不负厚望。“班离道。
“嗯,那你还有没有想问的问题?“恩师道。
“弟子如果行医不顺,或者治不好病人,是否可以自隐?“班离问道。
“你现在不应该有这种想法。“恩师道:“譬如为师志在学道救世,虽然为师没有学有所成,一直也没放弃,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能有其的想法和追求。为师想家境优渥,你看为师现在良田千倾,衣食无忧,其实为师小时候家境也很贫寒,因为为师想要富足。
有所想才能有所得,经常想,得到机会也就大很多。南村有户人家,夫妻俩八十多岁,每天都含情默默的看着对方,像刚开始认识一样。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把自己展露给对方而没有任何羞愧,对方愉快的看到了美好的一面。
看到自己老婆的美,她就会比以前更美,如果你不体谅和报怨,她的脾气就会变的差一些,性格就会不平和,慢慢的会变成你报怨的模样了。你知道这是啥原因?以道的视角看,美可以划分一亿分,如果到了九千万份,它就会慢慢溢散出来,这时真情会慢慢显露出来,你会不知不觉的赞美。
你立于天地之间,需要先把自己的事干好,由内乃外,与父、母、妻、子、亲、戚、朋、友的关系处理好,再来行医处事,这样才不会轻易的走上歧路。首先你得有这样的想法,积累的多了,就会打开门路,想的更多,就会有动力去实现,再想的多,无数次失败还是会有动力,再多,这个时候得想想你的初心,找回原点,这时才可以去想想隐世。如果你顺风顺水,万事如意,也需要克制,否极泰来,乐极生悲,极端的事容易迷失自我,在处世上,以中和为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现在还是不要考虑隐世这种事情。“
班离拜谢离去。
一日,班离治好了生国世子妃的病,慢慢的声名鹊起,后来又治好江国昭公的病,声名日隆,在上流社会小有名气。
一日,班离在江国的王宫遇到了栋父,道:“栋父,你很劳累呀!“栋父很奇怪为什么班离知晓。班离道:“起居过度则伤肝,你脸色不好的部位和颜色就能看出来,而且己经很严重了。“
栋父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现在没有不舒服,我正在研发一款飞鹤,现在是紧要关头,没有时间看病。“
班离道:“飞鹤难道比生命还重要?现在治还来的及。“
栋父道:“当然,飞鹤是伟大的发明,即使没有了生命也是值得的。“
过了半个月,栋父的病发作了,痛的从床上摔下来,满屋打滚,脸上的青筋像要爆裂开来一样,栋父大喊道:“我现在只想要命,不想要飞鹤了,赶紧把班离找过来给我治病。“
后来,栋父为了感谢班离治好自己的病,把飞鹤送给班离,班离把自己对[道]的理解教给栋父。再后来,栋父专心的造房子,建造了广厦华庭、高楼丽苑,成为有名的木匠。
且说,送给班离的飞鹤有三丈多高,与天的颜色一样,是青色的,栋父说这叫飞隐于天。栋父告之,飞鹤的最高速度一天能飞一万里,能飞一年半载,班离非常惊奇,又非常苦恼这么大的飞鹤放在那里好。
一日,班离在生国王城遇到有如鱼氏,道:“你面色红润中带着青乌色,有什么事情把你高兴坏了?“
有鱼氏说:“这是我的秘密,不能告诉你。“
过了半年又遇到,班离道:“你的阳经有异常了,这是高兴到极致之后长时间积累才有的症状,要有所防范哪!“
有鱼氏道:“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遇到真正值得高兴的事情才这么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又过了三个月遇之,班离道:“你的病在脏腑之间己经显现出来了,必须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
有鱼氏道:“哎呀,抱玉而眠噫!如果你每天晚上抱着一个温柔如玉的漂亮女子睡觉,你还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吗?“
班离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摇着头离开了。有一天,有鱼氏的情绪突然不受自己控制,赤裸着上身在大街上乱跑,清醒后的有鱼氏非常害怕,就跑去找班离,见面说道:“先生,救我哪!“
班离到:“我能有什么办法,弃玉而治呗!“
于是有鱼氏把它心爱的宝贝送给了班离,是一只袋子,班离看了会儿,道:“袋子除了用的材料有点不太一样,也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有鱼氏道:“看东西不能只看外表,它叫如意袋,这宝贝的奇特之处在里面,它里面是一个四丈长的正立方体,可以装很多东西。“
班离好奇的问道:“可以进去看一下吗?“
有鱼氏道:“不行,宝贝只能装物品,不能装人。我们的想法寄托在灵魂里,如果身体变小了,灵魂也必须跟着变小。如果灵魂的变化跟身体的变化不同步,离开原有的位置,就会错位。如果灵魂离开了身体,这个人跟物品有什么区别呢,还是原来的自己吗?“
班离道:“说的有道理,那你是怎么知道它只有四丈长?“
有鱼氏道:“我把由短到长的棍子放进去,超过四丈就放不下去了。因此只有四丈长。“
班离道:“做的有道理,那你又是怎么知道它是个立方体?“
有鱼氏道:“我把棍子中间钻了一个孔,安装上了另外几根棍子,可以使穿孔的棍子圆心不动,但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转动,因此它的六个面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另外我把米缸和书架放了进去,出来还是平的,证明它底下是平的,而不是圆的。我又用四寸的杯子往宝贝里面倒水,倒了一百万次终于倒满了,根据体积比例放大原理,也证实了里面是一个正立方体。你知道我用了多长时间才倒满?“
班离道:“我又不是你,怎么知道你倒了多长时间水。“
有鱼氏道:“那也是,子非我,安知我之乐长。“
班离叹道:“哎,大意了,其实我可以使用医术观察你快乐了多长时间哪!“
有鱼氏得意的说道:“不如我再问你个问题,你知道让一棍子中心不动,可以上下四周运动,另外需要几根棍子?“
“两根“,班离稍微想了一下回答。
有鱼氏啧啧称奇道:“怎么会这么快就知道呢?我可用了三天才搞明白。“
班离道:“以道来讲,要证明一个正立方体,至少有三万种方法,你却使用一种这么长时间才能证明的方法。哎,子之乐,真长哪!“
于是班离把自己对[道]的理解,教给了有鱼氏,后来有鱼氏能够快速坚固的修建塘堰、河渠、水坝等水利设施,福泽了很多人。
数百年后,有好事者根据有鱼氏和公孙班离的事迹,写出了八千言的《子之乐长》策论,根据对长短的辨论,揭示道的存在。再过了几百年,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本书亡佚了。
且说班离把飞鹤装进如意袋,解决了心有念念之事,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