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乘鹤逸海
道不行、乘鹤逸海,天地与君同程。山川沙石小,江湖尽头,长夜月明。此去十万里,八纮外,畅玄三身。但优游,放情形骸,道法自成。
三生,形体气聚,历雍塞、禀性合灵。自其异者视,壅塞变万端,异类殊形。故真有不迁,造化者、无为无声。若神魂、分离剖判,各自可名。
--词《凤箫吟》
蓝天。
天空飞着一只青鹤,一男子爬在鹤冠上不时向下眺望,此时,他己冻得瑟瑟发抖,双脸红肿,两手紫中带着淤血,但仍在咬牙坚持。
“父亲大人,晌午都过了,该歇息下,吃点饭吧。“女子声音从鹤腔中传来。
“吃吃吃,吃你的命呀,昨天黄昏要不是四儿丧门星一般的喊老子吃饭,就不会错过那个岛了,你们也是,博爱而不知已,害的老子现在下地无门,脚下无立锥之地。“男子没好气的说。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以资血气,气通则怡神而心平。这是父亲大人教导我们的,所谓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生的第一等大事。父亲还是先过来吃饭吧。“女子说完后,又有几名女子在一起小声低咕吃饭的事。
“真的是烦死了,你们静一静,给老子闭嘴!“男子大喝一声。良久,男子长叹一声道:“哎~,还是三儿细心,去帮老子看一下,千万小心,给老子盯仔细点。“
“父亲大人喜欢放浪形骸,不喜欢受到世俗和律令的限制,但是父亲大人最大的爱好其实是凑热闹,要是我们以后在荒山野岭中生存,没有人跟父亲大人说话,那怎么办?“四妹小声说到。
“怎么没人呀,我们不是人吗?“
“太不懂事了,敢这么说父亲大人的坏话!“
“别再说这些丧气话了,父亲心情很不好,要是让知道了,又要挨骂了。“
几个姐妹你一言我一语的小声咕噜,说个不停。
那男子回到鹤腹,像条老狗一般瘫痪在地板上,几个女儿端茶倒水,取暖补食,小心伺候着,又忙个不停。
“让老子静一静,都给老子出去。“那男子说道。
“哎~“男子又长长叹了一口气,陷入沉思。
却说这男子姓公孙,名班离,程国人氏,家有五姊,其父母老而得子,犹是慈爱喜欢,少年时好游侠,经常在别人面前说:“要为自由和公正而战。“
有一天,太伯见到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班离,对着班离说:“你作为一个人,你知道人最开始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吗?“班离夸夸其谈,说着一些天马行空的事,太伯生气的把他毒打了一顿后,叫他背诵一段话,直到背诵地一字不差,滚瓜烂熟后才停止揍班离。
“小子,你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背一遍,如果那天遇到我,再背错了一个字,我会像今天十倍的揍你,你手脚被打断了,身体变瘫痪了,到时别怪我没提前跟你说。“太伯道。
自此以后,班离再也没提游侠的事了,改行为行医,班离曾经暗暗对自己说,游而济世,行医也可以达到游侠的境界。
后来班离的父母相继去逝,班离的日子没有以前好过了,但有父母遗留的田地,妻子的操劳和几个姐姐的扶持,还是可以衣食无忧的生活。不过也有很多人背后讨论他,有些人跟他交流时透露出对他不务正事的鄙视,班离都不以为意。
班离经常几天,或者半个月,甚至几个月外出求医,慢慢的,他还是学到了一些医术,行医的圈子慢慢打开了,直到遇到他的恩师。
班离此时睁开了眼睛,精力恢复了一些,走进另一房间,片刻找到了一个葫芦和一个小盒子。
班离自语道:“师傅的宝贝还在,还是有希望活下去的。“接着又限入了沉思,恩师的影像在脑中显现,连额头皱纹的纹路末稍和几根白胡子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像刚刚看到过一样。
“你想跟我学医,需要忘掉以前所学的一切医术,你愿意吗?好好想想,想清楚再回答。“恩师道。
“想清楚了,我愿意。“班离意志坚定的说道。
“好。“恩师说道:“为师己经考查你很久了,你恭敬的对待为师,勤奋的为为师干活而不索取报酬,以至半夜跑到马房给马捉蚤子,你知道为师第二天需要御马,你完全不必如此。等你学有所成时,你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你想知道为师为啥叫你忘记以前所学的医术?因为你行医的知识和你对医术的了解,还停留在表相上,你跟为师所学的,是需要了解医术的原理,通过病人的临床特征,运用原理,推导病人的病因和身体那些部位出了问题。例如头病,产生的病因有三千种,通过经验而不是原理很难准确无误的诊治病人,这样的医生多是庸医,天下医者,庸医十之九分半也。不是他们学不到真正的医术,而是因为治好了一个病人,得到病人真诚的感谢和称赞,容易使医生自满,陷入自己对医术有掌控的错觉,像半桶水就容易晃荡一样,而一整桶水不容易晃荡,只是自然的满了就流出来,所以为师要你忘记过去,忘掉错觉,去寻找真正的道理。
下面为师说这段话你要谨记,有空闲时间就要背诵和理解,结合到你将来行医的过程中去领悟,这是你以后行医的要旨。
天覆地载,万物生焉;日月盈昃,万物涨落。其运有迹,谓之天运,其迹能查,谓之天理。国亦有运,命亦有运,能知其理,则近道矣。人之四肢百骸,如天之日月星辰,其运亦有迹,其迹亦能查也,此谓之医道也。“
班离谨记后,恩师又问道:“刚才为师说的那段行医要旨,你怎么理解?“
班离道:“弟子愚昧,觉得救治病人跟太阳和月亮的升起和降落没有太大的关系哪?“
恩师道:“日月升降,江海起落,世人言此荣枯更替之常理。但为啥会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呢?要知道日月和江海都有其运行的轨迹和规律,轨迹是物质运动时外在的状态,规律就是运行时内在的真理,它的过程前和后是可以通过真理推演出来的。只有你知道[真]这个东西的存在,才能跳脱常识的束缚,以观测者的角度去看待万物的运行,知真乃近道的第一步,你现在明白的怎么样了?“
“弟子似懂非懂,师傅所说的[真]和[道],太玄幻了,我能看到,或者感知的到吗?“班离道。
恩师道:“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天地,身体每个部位的运行都有轨迹和规律。春露秋霜,都是水生成的,但在我们眼中出现的时间和状态是不一样的,物性不同而本质相同,本质上它们又有所不同,你能一层层的通过事物的表象去观察到事物的本质,能洞查到事物的本质是否是另一种本质的表象,是你将来医术精进的方法。涕泪涎唾,是人身体上的水,你知道它们与霜露本质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吗?如果你能这样带着思考去学习,探究本源,知道人体的运行,是与外界是有各种关联,知道这些关联运行的原理,就有可能观测的到病源。将来你医术有所成就的时候,可以通过望气观病,悬丝诊脉,隔墙探病,甚至千里之外就可以感知到病因,再对病冶疗,方能成为一个良医。
人体的身腹脑肢,内部也像日月星辰一样有规律的运行,其中周天运转的十二经络比较容易被发现,知道身体内部的运行,就容易通过病人的气息、肤色、脉搏这些表象的异常来诊断病理,才能很快的救治病人。“
班离拜谢,道:“太精妙了。以前我了解经脉、脏腑的一些知识,觉得很玄妙,原来它们都是在身体周天运行,有其规律和特征,我需要了解它们运行的原理。“
恩师道:“好,此子可教也!“
一日,恩师对班离道:“汝已学业三年,经常没夜没日的痴迷于医学的研究,为师很欣慰。你学到的知识不少了,今天为师就考考你。“接着,恩师道:“从前,有三兄弟行医,老大治病,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告诉病人调合之法。老二治病,治于病情初起之时,吃点药就行。老三治病,治于病情危急的时候,开膛做手术,三兄弟都治好患者的病,你说那个兄弟医术好,好在那里?“
班离思考了一会儿,道:“老三医术最好,因为他治的是大病,急病人之所急,治病人之所治。老二治的是小病,显示不出医术有多高明。老大的医术根本就看不出来高明之处,别人都还没有生病。“
恩师道:“为师的医术你学的差不多了,再学习都是一些细微的末节,对你医术的提升帮助有限,这些,你以后可以在实际运用中去总结。一个人的天赋和禀性一旦成形,再去改变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需要你自己去突破和改变。记住了今天接下来的话,你就可以出师了。″
班离道:“恩师每天讲过的话,弟子每晚都会细细体会,不懂第二天再问,我很郁闷,我刚才回答有什么错误吗?为什么恩师认为我可以出师?“
“错误倒谈不上,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但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都有一样的地方。这脱离了医术的范畴,但又和医术相关,你现在还没有领悟到这一层,离[真]还很远,这不影响你将来医术的临床治疗,但与你对医术理解的深度紧密相关。“恩师停了会儿,继续道:
“生者天地之大德,疾者有生之大患,医术者治疾之大法,有生之患,人不可免。治之疾者,末也,治之初疾,行也,未疾而治,道也。“
班离道:“治之小疾,对于医生来讲容易做到。弟子的疑惑是人肯定会死的,到了病疾而治,有时候并不一定治的好呀,这个时候要不要治?“
“问的好。“恩师道:“你这说到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我今天要说的警言,行医者有六不行和五敬,做到这些才能算一个合适的医生。“
“弟子愿闻其详。“班离道。
恩师道:“每个人的禀性不是完全一样的,要每个人都干一模一样的事情,这是不符合天道的。跟浮萍于水,稻谷于田,松树于山一样,如果让它们生长在一块,而不是根据禀性来生长,它们都能长的好吗?禀性不同,看待事物就有差异,差异导致人的志向不同。志由心生,乃心之声也。做出发自内心声音的事,是人生莫大的乐趣哪!
快乐的学习叫做优学,快乐的游玩叫优游,有些学生学习不怎么用心但是学习成绩好,这主要不是天生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学习,而游玩也是发自内心的。有些学生很刻苦的学习,学习成绩也很好,这只能叫良学,小孩子还没有克服自己的本性而不想出去游玩的,只是克制了自己的内心。学神即玩即学,两不相误,学霸克玩克苦,一心向学,最终的成绩可能一样,但发挥自己的禀赋和克制自己的禀赋差异巨大。所以一个人的志向,除非危害这个社会,不然不能强行去改变它,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不想治病,是不能够强行医治的。此乃其一,不夺志也,不可夺其志而治。“
“那一个精神病人说不想治病算吗?“班离问道。
“不算,此病双目无光,蒙蔽了心智所至,你以后遇到,可以仔细观察与常人的区别。“恩师道。
“如果说每个人志向都可能不同,那怎么判定对错?怎么判断算不算危害社会?“班离问道。
恩师道:“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相对的对与错,倒如一个人杀了一位将军,对于国人来说就是罪人,对于敌国来说就是英雄。对[真]的理解领悟不够,是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对与错,这更能显示不夺志的意涵广博之处。以事物运行规律的角度看,是没有对与错的存在。是否危害社会判断的标准可以用人道来衡量。
上有天,下有地,前后左右有四方,而德居其中也,以德治天下,德正而生仁,仁正而生义,义正而生礼,礼正而生智,智正而得信。德,中也,不上不下,不左不右,谓之中和,则近道矣。
然道有缺,道缺而德救,德缺而仁救,仁缺而义救,义缺而智救,智缺而信救,信,乃本性也。这正是天下人都在干的事情哪!一个国家如果德正,是没有仁义存在的必要,正因为道德的沦丧,需要用仁义去补救它的缺失。“
“哎~为师年青时,也想以身补道。为师认为道亦有缺,想以身补道缺,以使天下达到无德无仁,无智无义的境界,现在为师己经很老了,发现离[真]的境界还差很远,离道更是十万八千里远还不止呀!“恩师叹了一口气,道:“天地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规律,它的名字可以叫做道,天地间,又以人为贵,人在出生之前到死亡之后,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叫做人道。人在出生之时,是不知道对错,等到囟门闭合之后,就知道后天的对与错,危害社会是相对于后天对错来讲的,人之将死,后天所谓的对错已无必要,这是人道的第一层境界。当你知道后天其实没有对错之分时,你就可以领悟到人道的第二层境界,也可能误入歧路。这些你以后行医处世时,可以慢慢领悟。“
接着恩师又将六不其二的不思邪,其三不悲,其四不虚荣,其五不发私,其六不妄也细细讲解一遍。又将五敬也细细讲解一遍。然后对公孙班离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班离道:“弟子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刚才都问了,恩师的回答也洞悉本源,消除了我的疑惑,但好像又觉得有更多的不明白,弟子又说不上来,不知道为啥有这种感觉?“
“嗯“,恩师道:“你作为一个人,觉得人最开始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班离马上想到太伯,当时惨遭毒打,那种痛苦是痛彻心扉,深入骨髓,害得班离三个月都不能下床。太伯问的也是这个问题,虽然班离早就记住了太伯的话,仍然每天晚上睡觉前还是会背一遍,己经养成了习惯。于是一气呵成的说了出来。
且说班离说了什么,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