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百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欣赋《满庭芳》

2021年8月31日

辛丑金秋,新季开学,早晨6时30分钟,西楚阳人来到学校。

还记得十年前,也是这个秋季,阳人执教一个大班,85名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很是压抑。为此,学校专门开辟了一间大教室。转瞬十年过去了,退休前,阳人执教最后一届弟子,想到要重新回到这间教室,便填写了一首《满庭芳·关门纳徒》,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满庭芳·关门纳徒

南苑临风,北楼观海,三江又起潮头。岭前新雨,一晌湿长秋。几绺清流送渡,过来处、负笈含羞。忆行旅、长阶阪道,一路共云鸥。

闻言斯楚叟,褐衣芒屐,好稼西畴。两河岸,野堂孤峙江洲,接地满城桃李。杏坛夜,淡月如钩。惟留得,诗书万卷,待与素晖售。

这词从眼前的情景写起。

阳人走进学校南苑,吹了吹风,又回到北楼,在楼顶观看长江、清江和渔洋河新涨的秋潮。

岭前刚刚下过一场急雨,地上湿漉漉的一片。

遥望远处,几绺白水流向江边。江滩边,一群群学子,携着鼓鼓囊囊的行装,满面羞涩地走来。这些新晋的学子,一路走过山野,走过津梁,走向这长长的坡道,天上云鸥翱翔,与他们相随。

想到这些,阳人得意扬扬地在校园里唱了起来。

《满庭芳·关门纳徒》书稿

传说这个楚地的老头,常身着褐衣,脚穿芒鞋,在西乡的田野里耕作。在长江和清江岸边,在两江交汇的高岸上,建有一个野堂,野堂与全城相连。小城里隐藏着一株株他亲种的桃李。多少个夜晚,多少个黎明,这位老者站在野堂旁的杏坛上,遥望如钩的淡月,啸歌吟唱。一遍一遍地表达,他已经准备好万卷诗书,要连同这满天的清晖一起传授给最后一届弟子。

下午阳人兴致勃勃地带着这幅书稿,走进高一·九班教室。

“哪位同学,愿意把这首词诵读一遍?”

阳人突然发问。一阵沉默之后,他笑了笑说:“谁读,就可以得到这幅书稿。”

众学子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阳人请语文课代表上前吟诵。

待其读完,问:“‘关门弟子’当作何解?”

那生诡秘一笑:“教室里关了门,我想可能是一个老者,要关门来收弟子吧。”

全场哄笑。

“好!关门收弟子,这‘关门弟子’是不是这个意思?大家拿出词典查一查。”

关门,借指最后收的(徒弟),可组词为关门弟子。(摘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

把书稿送给这位学子。阳人又笑一笑说:“看来西楚阳人、清河堂主,要收最末一届弟子了。”

“何谓西楚阳人?这清河堂主又是谁?”打开课件,阳人请这位学生诵读。

西楚阳人传

西楚阳人者,本于西楚清河杨氏,先祖赐名“邦俊”,后自弃其“木”,取“邦俊”之左右,谓之“阳人”,又宜都偏楚之西隅,故自号曰“西楚阳人”。迩年,开清河堂,始讲国学,人谓“清河堂主”。

幼家贫,无膏粱之享,其土盛产芫荽,乡人视之不甚惜。阳人独爱食之,腌、炒、炖皆然,妻儿不然。一日,得芫荽,烹之,示之妻,曰“恶耳”。及儿,疾呼:“臭菜!臭菜!”子感慨良久,奋然作色曰:“呜呼,香也芫荽,臭也芫荽。”

因芫荽嗜,久居乡里,潜修国学,刚日读经,柔日修史,及诸圣全集,已然遍矣。

及暇日,常游于林泉,寻乡野之俗,追先贤之风,感天地之气,以为乐。模山范水,兴怀郊田,得合江楼、四姊亭、福星山诸记,欣欣然其为无穷者也!

嗟尔六十将有年矣。乃自叹曰:“恍恍如昨,惟两鬓衰矣。”

辛丑岁孟秋,西楚阳人自传。

这时,阳人才对大伙说——

诸位学子:

现在,西楚阳人正式收你们为徒,如果愿意请站起来。作为阳人的关门弟子,要谨记以下三点。

(一)“苟日读,日日读,又日读!”

在你们人生的每一天,都要有一本爱不释手的书。如果有一天开始阅读,就要天天坚持阅读,读了还要再读。

(二)“苟日思,日日思,又日思!”

在你们生命的每一天,都要做一个善于思想的人。平时要准备一个小日记本,记下每日所思所得。

(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要准备一个盆。每天晚上洗澡的时候,不但要洗掉身上的尘垢,还要洗去心灵的污垢,做一个与日俱新、干干净净的人。

如果认同,请举起右手,跟我盟誓。

苟日读,日日读,又日读!

苟日思,日日思,又日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那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久久不绝。

清河子言

西楚阳人的人本教育,首先是语文教学,有语文的元素、语文的情趣。教师与学生初次见面,以一阕《满庭芳·关门纳徒》开场,学生感受到的是实景、实情,很有现场意味,是满满的语文。老师的自我介绍,采用古传的形式,道尽了情趣爱好、个人阅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有浓厚的育人色彩。结尾的收徒仪式自然天成,既庄重又热烈,瞬间把学子带进了语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