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阐史官:碎片里的两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宋仁宗的“不仁之举”

如果不算三国时刘禅被追封的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庙号的话,北宋的第四任皇帝、真宗的儿子宋仁宗赵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仁宗”为庙号的皇帝。而赵祯的为人处世,也确实当得起这个“仁”字。他对大臣仁慈,对盟友仁慈,对宫女仁慈,对内侍仁慈,有时候甚至到了“看上去挺假”的地步。

比如说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吃到了一颗石子,把牙齿硌坏了。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跟身边伺候他的宫女说:“千万别出去声张,否则厨师要挨罚了。”

但是,就这么一个宅心仁厚的善人,对谁都好,唯独对自己的皇后不好。

仁宗的第一任皇后是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于天圣二年(1024年)被立为皇后。不过,她被立为皇后,并不是因为仁宗喜欢,而是因为仁宗的养母、当时权倾朝野的章献太后刘娥喜欢。

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有点强扭的瓜不甜的味道,而且郭皇后自己的情商也不是太高,脑海里从来没想过“太后有很大概率是要比我们先死的,她死了我就没后台了”,所以对待仁宗的性生活有点苛刻,不让他跟其他的嫔妃接触。这让正值青春期的仁宗非常苦恼,憋了一肚子的火。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病逝,失去了后台的郭皇后果然被仁宗收拾了,成为北宋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这件事情的导火索,是宋仁宗跟尚美人嬉戏的时候,郭皇后赶过来试图像刘太后还在的时候那样抓奸,但是她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反而被尚美人当着仁宗的面痛损了一顿。郭皇后一怒之下伸手就给了尚美人一个耳光,谁知道这时候仁宗偏要冲上来英雄救美,结果这一巴掌就把仁宗的脖子给挠了一道血印。

仁宗把这十一年来刘娥对他身世的欺骗、对朝政的把持、对郭皇后的力挺以及郭皇后对自己性生活的控制的反抗,全部在这一件事情上发泄了出来。他竟然当着群臣的面把脖子上的血印子亮出来,以此控诉郭皇后的飞扬跋扈、不守妇道,证明自己废后的正确性。

景祐元年(1034年)年初,仁宗不顾范仲淹、孔道辅、孙祖德等人的强烈反对,终于把郭皇后废掉,送到了道观里软禁着。

按道理说,仁宗废掉了郭皇后之后,就该放飞自我了。但是他这时候又开始想起郭皇后的好了,开始“撩”人家。

撩的方式简直是花样百出、可萌可贱。

他先是给郭皇后写了一首情诗,含含糊糊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后悔之心。郭皇后修道的日子也不是特别舒坦,看见仁宗来撩,也温情脉脉地回了一首诗。仁宗一看这事儿有可行性,于是胆子就大了一些,派人跟郭皇后说:“要不,你晚上过来陪我?”

郭皇后跟了刘娥那么多年,也是个硬气的人,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她当时直不愣登地回了一句:“想召我侍寝,当着百官的面重新把我册封为皇后,我就回来。”(若再召见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

仁宗一看,挽回的方式代价太大,终于也就放弃了。

一年之后的年底,郭皇后生病,仁宗派了宦官阎文应带着御医去给她看病。阎文应是郭皇后的仇家,当初废后就是他撺掇的,朝廷内外都怀疑阎文应要使坏。

果不其然,阎文应去探视了郭皇后之后没几天,郭皇后就病逝了。在所有人都在怀疑阎文应下毒的时候,仁宗采取了“不听信、不追究”的原则,只是追复了郭皇后的名号,给了她一个皇后的待遇——安葬待遇。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说,为什么郭皇后要求仁宗重新册封她为皇后的时候,仁宗放弃了。因为这时候,仁宗又有了皇后了。

这个皇后姓曹,是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姑娘依然不是仁宗自己选的。

仁宗废掉郭皇后之后,就有点飘飘然,太后和皇后都没有了,自觉没人管得住他,于是就选了一个开封富豪陈子城的女儿,准备封为皇后。

这次站出来反对的是他手下的官员们,大家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让仁宗收回了这个想法,在另一个养母杨太后的指令下,娶了门当户对的曹皇后。

第二次强扭的瓜,也是不怎么甜的。

仁宗和曹皇后的感情也不见得那么好,而且曹皇后的相貌也不是很出众的样子,于是仁宗又开始上演“宠幸美人、冷落皇后”的戏码,迷恋上了漂亮的张贵妃。

在仁宗的支持下,张贵妃不但在言语上处处对曹皇后不敬,甚至在日常用品的使用上也处处僭越,以皇后自居。

庆历八年(1048年),仁宗在曹皇后宫中过夜的时候,正巧碰上了侍卫作乱,作乱者都已经开始来砸寝宫大门了。仁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得亏曹皇后将门虎女指挥若定,一面叫人守住门窗、稳固防守,一面安排人护驾,作乱的侍卫愣是没能攻破寝宫大门,只能乘夜逃窜。

曹皇后更厉害的在后面。从小就听惯了兵法的她,立刻判断出来叛乱侍卫的下一步行动是放火,当机立断安排人手拎着水桶去追。果然,对方一放火,追踪的士兵就一桶水泼过去,将一场本来要引起严重后果的叛乱干脆利落地镇压了下去。

平叛之后论功行赏,你猜仁宗奖赏了谁?不是忙前忙后的首席功臣曹皇后,而是躲在自己的房间、啥事情都没干的张贵妃,连大臣们都看不下去,张方平就上疏说:“你这么做,让皇后心里怎么想……”

哪怕曹皇后如此隐忍、兢兢业业,但是依然没能得到仁宗的喜爱。

至和三年(1056年),仁宗重病、神志不清,竟然在床上大喊“皇后和侍卫张茂则要谋反”,上来就给人扣这么大一顶诛九族的帽子,吓得张茂则差点上吊,曹皇后也不敢去侍奉仁宗。

曹皇后就这么唯唯诺诺地在后宫熬下去,直到嘉祐八年(1063年)仁宗驾崩之后,曹皇后经历了英宗、神宗两朝,群臣才发现,这个在仁宗身边一声不敢吭的女人,竟然是如此深藏不露。

英宗生病的时候她垂帘听政,自幼熟读经史兵法,处理政务的时候公正果断;英宗病愈之后,她识大体顾大局,立刻还政英宗,毫不恋权;身为太后,她从来不为自己娘家人谋福利,为了避嫌不见自己的堂弟;神宗即位之后,她反对盲目北伐、建议暂缓苛政、奋力拯救乌台诗案被下狱的苏东坡,直到元丰二年(1079年)才病逝。

这么说吧,曹皇后表现得越优秀,就越显得仁宗“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