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旦开干,我就停不下来。从萧山购买那十六台旧机器开始,不到五年时间,我开了四家纺织企业。到2003年非典发生的时候,刚好是我的纺织企业最红火的时候。我记得那一年,公司开发了一个新产品,销路非常好。后来淳安千岛湖三家纺织厂的全部货卖给我,我都给它拿到绍兴柯桥给它销售掉了。这一年我赚了将近四五千万。有了钱以后呢,我又开始想着自己建厂,毕竟租别人的厂房总是不长久,搬来搬去,损失不少,也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于是到2004年的时候,我到淳安县下面一个叫汾口镇的去买了27亩土地,自己开始建厂房,建了约一万多个平米的厂房,又添置了二千多万元的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纺织设备,跟我刚入行时买的那十六台旧机器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但也因为那十六台旧机器,时隔七年,我便有了自己的厂房、设备,这是我真正开始在纺织行业大显身手的时候。这样又过了两年,到2006年,我2001年法院拍卖下来的这家企业,因为政府规划的事情又要搬迁了。然后我把这家企业搬到千岛湖工业园区去了。在园区自己买了六十多亩土地,建了几万平米的厂房。这是我到千岛湖后办的第五家纺织企业。再之后,到了2008年的时候,我又到绍兴柯桥去承包了一家纺织企业,这是我办的第六家纺织企业。然后就到了2010年,温州的黄玉钦先生邀我北上,到江苏的大丰收购了一家纺织企业,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七家纺织企业了。
一路走来,从1997年到2010年,总共13年时间,我办了七家纺织企业,差不多平均每两年办一家企业。其发展之快,速度之迅猛,是我自己也始料未及的。当然,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明辉同学,要不是他的推荐和鼓励,我根本不可能入纺织业这一行;要不是他的专业和技术,我不可能懂得那么快,短短几年,便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成为了行内人。从十六台别人淘汰的旧机器到后来最先进的设备,到刚开始依样画葫芦到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从无地无厂房到自己买地建厂房,我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勇往直前的力量,终于在这个风云变幻的纺织行业有了一席之地。
“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心中的滋味却又苦又咸,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早知道这命运由天注定,我是否还要走万水千山,也许白发已无法遮掩,我还要把等待留在身边,也许爱恨终将离散,我要把感动留在人间。”
这是2003年热播电视剧《大染坊》的主题曲。
看着电视剧《大染坊》中的情节,我经常会被剧中那个刚正善良、聪明机智、不屈不饶的男主角陈寿亭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更佩服他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能够成为扛起民族工业的脊梁。不禁对自己毫无准备闯入纺织业有些后怕起来。不过,我更多地是从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了启示和力量。我这个人的性格还真有几分像剧中的主角陈寿亭,为人正直,意志坚强,一诺千金,做事果断,谨守生意之道,靠本事起家,靠真诚创业。不过,我欣喜的是自己生活在国家越来越强大的年代。我记得剧中的侵华日商藤井曾对陈寿亭说过一句话,他说“国家太弱,个人太强,你还是会吃亏的”,这是那个时代生意人和创业者的无奈与悲哀。我现在虽然还不知道,在我当初毫无思想准备闯进的纺织行业里会迎来什么样的挑战,但我坚信在国家强大、法制健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我的“大染坊”自然与剧中所述有完全不一样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这时,明辉的印染厂也干得有声有色,他现在拥有自己真正的大染坊了。他跟我开玩笑说,我是他的大后方,没有我给他提供上等的好坯布,他也不可能染出受市场欢迎的各种布料来。我也笑着说,你是我的方向盘,你的布料受不受欢迎,销路好不好,不断引导我改进生产工艺,进行产品创新。说完,我们两个都哈哈大笑。似乎我们两个的这种合作方式比之前他在我厂里当师傅时更默契更愉快了。
记得有一次,明辉半夜给我打电话,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布料,做工精细,质量上乘,商家争相抢购。这种布料在今后一到两年肯定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他的客户也纷纷向他询问他能否也能生产出这种同品质甚至更高品质的布料来。从他的口气里听得出他很想尽快在这方面做出类似的产品来,以便在布料市场抢得一杯羹。果然他最后跟我说:“老同学,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根据这种市场上的新布料,快速开发出一种新产品来。而且,凭我之前做织造的经验和专业技术,我已经弄清了这种布料的构造和工艺原理,我可以过来帮你一起做开发。”明辉激动的心情也让我按捺不住蠢蠢欲试的冲动,我就是个说干就干的人,明辉深知我的这一点。于是,打完电话后我们便一拍即合,准备开干。
明辉如今是个既懂织布又懂染布的人,这也许就是跨行业或不断挑战新事物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为了尽快研发出市场所需的布料,明辉又回来我的工厂当起了指导开发的师傅。每一道工艺他都能很快调整到位和发现新的问题所在,并逐一把它们解决掉。在完成工艺流程的调整后,我们开始按新的工艺尝试新产品的生产。明辉把试验出来的布料跟市场上的这种新布料一对比,发现还是有些不一样。问题会出现在哪个环节呢?明辉冥思苦想了好几个晚上,对工艺流程做了好几次的修改,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两个大男人决定联手干的事情不可能就这样半途而废。我技术上虽然没有明辉专业,但我入行这么些年,多少能找出些问题来。我跟明辉说:“工艺和染色都没有问题,我觉得问题可能出在原材料纱线上。”“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一定是原材料的问题。”明辉恍然大悟。于是第二天,我们又换了好几种纱线尝试。可试完了厂里所有可能用于生产这种布料的纱线,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得去市场上采购新的原料,这些纱线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明辉这次比之前开窍快多了。我立刻同意了明辉的看法,我们分头去寻找这种布料所需的纱线。我首先通过咨询我的供应商,看他们那里是否有我需要的这种纱线,结果他们都明确表示没有,还反问我“你这是异想天开吧,市场上你不可能找到这种纱线的”?明辉通过各种关系找了一通回来之后跟我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两个看上去又无计可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