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社交的孩子才有竞争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三大底层能力,决定孩子的社会能力

允许孩子在社交中“踩坑”

千万不要教孩子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因为这句话特别容易遭到拒绝,会让孩子有“玻璃心”,不敢再主动交朋友。应该做的是,让孩子想好融入的方法,带着自己的方案融入。比如:“我带了球,我们一起玩传球的游戏好吗?”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上面这段曾在网上特别火的文案。

许多妈妈看后“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又做错了,难怪孩子不愿意社交。但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填鸭式教育,用父母的说教直接取代孩子的体验和探索。

一句话就能决定孩子的社交发展吗

在盲目地自责和愧疚前,不妨先想想你自己的童年。你在交朋友时说的话,真的都是父母教给你的吗?

一句开场白就能直接决定社交关系发展的,是成年人的世界,而不是孩子的世界。不要把太功利的东西过早地灌输给孩子,这只会捆绑住他们飞向外部世界的翅膀。

孩子在社交中被拒绝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这也确实会带给孩子一些挫败感,但大多数孩子会再想办法找其他孩子玩,而不会因此不再主动交朋友。如果你的孩子因此再也不交朋友了,只能说明孩子的逆商有待提升,而不能为了避免孩子受挫,提前帮孩子编排好社交的“开场白”或“台词”。

名词解释

逆商(AQ,Adversity Quotient),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情商(EQ)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应对方式以及解决困难的能力。

别提供“标准答案”,培养孩子在真实世界的社交能力

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在真实世界的社交能力。

什么是真实世界?就是当你想跟对方玩时,有可能被接受,也有可能被拒绝。即使找到了一起玩的小伙伴,也有可能因为意见不合、争玩具、小误会等导致友情的“决裂”。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踩坑”了,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围着自己转的,他们才会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动脑筋,想办法找到愿意跟自己玩的小伙伴,并且在一次次实践中发展出自己的社交能力。社交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底层能力,而不是直接通过一些“避坑指南”来掩盖孩子能力上的不足。

社交底层能力比较好的孩子,在被别人拒绝后,会有以下反应。

● 不玩就不玩,我再找其他人。

● 为什么不愿意啊?他现在是不是心情不好?我等会儿再问他。

● 我很想跟他玩,怎么做才能让他愿意跟我玩呢?

● 我去找妈妈问问,她可能有解决的办法。

● 我把玩具给他玩一会儿,他会不会就愿意跟我玩了呢?

● 哼!坏蛋,我讨厌你!你不跟我玩,我找妈妈玩。

以上这些,虽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最起码孩子没有“玻璃心”,不会不敢再社交,而是用各种办法自我调节,为以后的社交积攒经验。

社交是孩子融入外部世界的必备能力,好的社交关系可以让孩子在离开父母后,依然能找到归属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所以,在童年时,我们要允许孩子“踩坑”,允许他伤心,允许他短暂地逃避。我们就是他的安全基地,他在外面受了委屈,随时可以回到父母这里“充电”。电力足了,他就会恢复活力,继续去交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