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球
回顾过去,1998年和其后的一年是全球互联网历史上的分水岭。就在1999年,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后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商务公司。在这之前,即1998年,史蒂夫·乔布斯带来了iMac。微软由于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强制捆绑销售软件,从而引发了美国司法部的有关反垄断诉讼。雅虎杨致远登上了《时代》(Time)杂志的封面,并犯下了他一生中最严重的错误之一。当时两名斯坦福大学校友试图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将他们开发的新搜索技术卖给雅虎,遭到杨致远的拒绝。这两位便是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i Brin),他们后来成立了谷歌。
腾讯的成功并非一夜暴富的神话。早期,马化腾和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在著名的华强北开了一家小店,销售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精密监控摄像头。如今的华强北已成为国内科技行业地标。政府对华强北的主要商业区进行了改造,一座座亮闪闪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不过,如果我们细看,会发现这里实际上较之前几乎并没有太大变化,仍旧是众多看上去年纪在17—18岁的年轻男女挤在光线昏暗的商场里,在狭小的摊位后面辛勤工作,在送货员不耐烦的催促声中,摆弄电路板,打包待运输的包裹。在这里,演奏着一首由打包胶带声和喧嚣的20世纪90年代迪斯科音乐交织而成的嘈杂的交响曲。
公司的办公室是一个面积仅为30平方米的小房间,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迪斯科球,房间里安放着一些桌椅,显得异常拥挤。马化腾当时的想法是推出一款基于寻呼机业务的产品。寻呼机在当时被认为是身份的象征,利润率相当高。然而,将企业的未来建立在硬件设备之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为硬件设备并不像互联网平台那样能够灵活扩展,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这一即将过时的模式将企业带入了困境。与此同时,公司推出的软件产品也并不受欢迎。为此,马化腾将网页寻呼服务的定价降低到最初设想价格的1/7,公司几乎没有收支平衡可言。为了赚取额外的收入,他们同时也开发电子邮件系统。马化腾不敢让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辞去全职工作,害怕他们跟着自己喝西北风。公司几乎每天都徘徊在破产的边缘。
在绝望之际,马化腾偶然发现了一项能够拯救公司的业务:ICQ。ICQ由5名以色列人于1996年6月推出,是一个极具开创性的在线聊天系统。那时候,除了技术领域从业者,还没有什么人用过Unix系统,使用微软Windows系统的人占大多数。
ICQ这一名称源自英文表达“I seek you”(我找你)。软件提供免费下载和全方位中心化服务,允许用户使用账号进行一对一对话,由此成了第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在线聊天软件的巨大成功引起了美国在线(AOL)的关注,该公司于1998年收购了ICQ背后的初创企业,这也是美国在线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1998年8月的一天,马化腾在广州的街头徘徊,无意中看到了广州电信发布的招标告示,当时广州电信意图开发一款类似于ICQ的软件。腾讯几位联合创始人都认为从技术上讲他们没有任何问题,然而令他们沮丧的是,广州电信已经有了内定的供应商。于是,几位创始人就是否要启动一个平行项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才能从中盈利,而答案是:盈利根本不可能。但是,马化腾战胜了其他合伙人,他建议说:“要不我们先把它养起来吧。”
于是,腾讯颇受争议的创业经历——一个通过模仿起家的故事便这样拉开了帷幕。中国许多如今堪称巨擘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模仿西方同行起家的——搜狐模仿雅虎,百度模仿谷歌,微博模仿推特,阿里巴巴模仿易趣……而腾讯的第一次成功则来自对ICQ的模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段经历为腾讯日后的复制模式定下了基调,尽管这种模式会一直困扰着它。
马化腾最初对自己团队开发的聊天软件OICQ的预期可以说过于谨慎。在OICQ推出之后,软件用户和企业员工数量都呈现了爆炸式增长,远超乎他最为疯狂的想象。在公司成立3个月之后,几位创始人推出了桌面聊天服务,并为注册用户分配了一串串数字作为用户名。马化腾预留了200个用户名,给自己保留了第一个用户名10001,而其余199个账号都预留给了公司员工。
几位创始人想的是如果OICQ能在3年内能够吸引到1万名用户,就算得上成功了。当时他们保守估计,公司用于服务维护的资金一年只需要10万元左右。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的确没错。“最后用户上来了,最开始没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马化腾多年后回忆道,“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