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合作与广东新一轮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粤港澳教育变革与合作

冯增俊[1]

随着信息化、物联网崛起及数字化生产如3D打印产业出现,可再生资源的广泛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快步进入中国最前端的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对未来教育提出新挑战和发展机遇,为此,推进三地教育深层变革及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粤港澳教育的新挑战

(一)三次工业革命基本特征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2]受到广泛关注。“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以及相应的知识经济等类似概念同义,之所以引起世界关注,关键在其亮点:一是该书强调了工业革命这个具有本质转变的重要概念,指出具体的革命特征,刻画了这一革命的具体方式,如信息工业、互联网产业、再生新能源工业的发展以及新工业革命下的世界意识、管理方式和教育变革;二是他不仅仅指出这种发展模式在发生,更重要是研究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使用蒸汽动力机器并建立起工厂制度,大批技艺精良的工匠技师对生产进行改造,发明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此掀起汹涌的工业革命运动。

表1 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特征

第三次工业革命推进的速度更快,变革更彻底,更深地改变人类生活。

(二)新产业革命对粤港澳教育的挑战

1.重新体认未来发展新方向、新目标

首先,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次产业的重大变革,如何面对这一重大发展,粤港澳由于政体不同,文化有别,能否同心协力面向未来,是一次重大考验。其次,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兴起,粤港澳能否在中华数千年教育传统下实现跳跃式变革,把握未来教育发展新方向,定位新的合作战略,也面临挑战。再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有根本的区别,既是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人的观念更加开放,在体认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一种高信息化下互联网络化地球生活圈,数字化产业和可再生资源的研发和利用的情况下,能否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找到推进地区教育发展总目标的新道路。这些都是一场新革命运动。

2.重新把握粤港澳教育未来走向道路和方式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彻底颠覆传统产业,转变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一个绿色物联网主体的高信息化新产业体系,由此要求全面创新教育,粤港澳教育要积极面对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在回应三个方面挑战的同时谋划新的合作:一是教育观念亟待变革,粤港澳传统教育中以读书做官、考取功名(好大学)为核心的教育观根深蒂固,但与新产业发展要求严重对立;二是注重功利及行政集权主导的教育体制,但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要求严重相悖;三是坚持统考强化分数作用的选拔型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但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相去甚远。

3.重新建立粤港澳教育发展与合作的新式样新体系

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将挑战三地合作的形式和标准。一是从单纯人员交流转向互联网下的全方位合作,建构多元一体的合作体系;二是从广东向港澳学习到相互借鉴再转向深度合作,在共同探讨未来教育体系上的重大问题,共谋新的未来目标;三是从关注眼前合作互通互补转向关注未来发展下的合作创新,谋划建构未来粤港澳下携手应对未来发展难题,共创新教育。

二 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粤港澳教育变革的基本特征

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因此必然要推动而且也将迫使粤港澳教育推动新教育发展。

(一)创新发展观念

创立新观念是粤港澳教育新改革的重中之重。三次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爆发,正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观念起了重要作用。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指出:“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转变,最艰难的部分在于观念的改变而非技术的发展。”[3]对粤港澳来说,走出重分数、重考试、轻能力的传统教育模式,是面对新工业革命的首要任务。在推进新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中,重点营造3种新教育观。

创新教育发展观,重点是创立复兴中国的教育观。一是大力推进特色创新的教育发展观,用创新观念统领,以推动中国复兴的教育革命,复兴≠复古,复兴是新时代创建新教育的结果,因此,特色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是中国推进教育革命之魂;二是建立在服务中国下创建世界先进教育的观念,世界一流≠照搬国外,只有在服务中国下才可能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是创建中国一流教育之基;三是树立全人发展教育观,分数≠教育,培养高尚国人,这是中国新教育革命之光。关键是要培养有创新活力、有理想志向、有渊博知识、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二)全力推进三次教育革命

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粤港澳要力占发展先机,解决目前教育与产业发展错位而导致的紧张和矛盾,不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抛弃,就必须对教育痛下变革之力,变改革为革命,积极创新教育体系,从现行的第一次以普及教育为任务的教育革命,转向以服务社会为根本使命的第二次教育革命,再转向以发展智慧教育为重点的第三次教育革命。

面对新的产业发展,粤港澳必须在积极推进教育服务中国发展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以下第三次教育革命,主要表现为三大目标。

1.建立绿色、智慧、可持续的教育

(1)学习与社会需要同步,教育与产业互动,学习与儿童发展互动与创造互动。(2)教育按规律进行,是智慧的成长过程,有人性的,非强迫的。(3)最优化学习。重视网络化学习,建立虚拟新课堂,在网上学校开展最有趣、最高效的学习。

2.建立信息化、全方位、适合每个人学习需要的教育体制

(1)合作教育。未来教育不可能是占有别人机会的,变淘汰式选拔为合作下的竞争,这种良性竞争才能达到真正合作,自然的合作,和谐的合作。(2)全方位教学法。学习充满在游戏、生活、阅读、创造的过程中。(3)全协作性学习。网络上教材内容共享,方法共享,共同学习中共同创造,没有网络就没有教学。

3.建立共生教育

(1)全球化的基础。教育中实现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同一种学习,共同的进步。(2)获得人类的文化财富。分享三大工业革命成果、理念和思想,传递不同的愿景和经验。(3)培养有广阔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三 第三次工业革命视角下粤港澳教育发展现况分析

粤港澳发展情况较为复杂,这里从第三次工业革命视角以简表方式对粤港澳三地的教育发展现况和特征做一个简要的描述。

表2 粤港澳教育发展现况分析

续表

四 粤港澳教育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合作策略

基于三地实际,为实现以上第三次教育革命目标,除了坚持加强三地自主特色发展力度外,还应加强三地互动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进“立足本地,放眼国际,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互补互助,共同发展,以三地教育共荣化、国际化、优质化发展为目标,促进区域教育与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在构建区域教育高地进程中实现‘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的战略合作设想。[4]这既符合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粤港澳新教育发展精神,也是迅速推进教育有效变革和发展,促使大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教育智库,共创互动平台

为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崭新未来,粤港澳应当重视加强教育高层交往,建立教育智库机制,成立相关教育交流互动机构,建立常规性互动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中国推进第三次教育革命的问题,找到具有各自特色又有互动发展的教育发展道路。如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营造巨型网络教育大平台,开展课程合作和开放,实现课程优质化,占据科技前沿等。

首先,政府应成立工作小组,专司粤港澳教育发展与合作工作。如广东可由省政府牵头成立“粤港澳教育发展与合作领导小组”,挂靠省教育厅(港澳办),下设“粤港澳教育发展与合作研究中心”,挂靠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负责联络三地及起草规划等研究工作及相关事务,如可定期举办三地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粤港澳教育合作重大事宜;定期主办教育高峰论坛,使之成为行政长官、部门首长、校长及专家学者、企业家研讨及推动教育合作的平台;出版三地教育发展与合作刊物,成立信息资料中心、教育科研联盟、网站等机构,促进三地教育在变革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促进发展。

其次,制定共同合作规划,共谋三地教育发展。为达教育发展共识,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粤港澳教育发展目标,三地应当对未来教育发展和合作有共同规划,使粤港澳教育合作与发展在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下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措施、保障等,既能兼顾国家和三地情况,集思广益,又能考虑三方利益和未来走向,突出其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和地区适切性。在总体规划下,按规划分步分阶段推行,增强合作的前瞻性及可操作性。

再次,制定政策,提升教育合作水平。粤港澳教育合作成败之关键,取决于目前的三地相关教育政策。为了给粤港澳教育发展与合作有明确的保障,三地都应积极启动制定相关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如加强粤港澳教育合作条例,支持三地教育合作发展的具体条款,设立相关基金的政策等。

(二)互联网合作和重大课题合作攻关项目

第一,建立信息化教育合作平台。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粤港澳既应继续强化高信息化发展,重视三地学校间互动合作,共同分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也重视进行网络协作学习,为合作提供新式样和新空间。

第二,设立粤港澳教育合作特区。依据“一国两制”思想和粤港澳教育未来发展要求,设立若干教育特区,允许香港乃至外国高校在遵守国家宪法下,按校本教育模式独立办学,自主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语言等,积极探索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教育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形成互动共荣的发展格局。为此,应制定《粤港澳教育特区条例》,依据合作办学的相关要求实行。

第三,创建粤港澳高校联合创新平台——华南科学院。未来世界是高智能时代、低碳时代、可再生资源工业时代,粤港澳教育应以此为基点,积极推进三地高科技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建立若干合作联盟,挑战高新科技领域,在信息技术下实现全面无边境障碍教育联合发展通道,并实现三地教育与科学、技术、生产形成统一的全覆盖过程。为此,建议粤港澳联合成立组合式“华南科学院”,统筹推进联合科技创新平台。香港空心经济缺乏战略性纵深,难以做大做强,需要广东第一二产业的支持配合;广东不仅第一二产业水平技术层次低,第三产业高科技含量也不高;澳门有全开放优势,但缺乏高科技引导难以形成产业力量,因此通过“华南科学院”促进三地相互合作达到优势互动,以推动创建国际名校和争取高端科技创新。一是“华南科学院”框架下三方投入重资,以股份制方式联合成立国际性高水平实验室、联合成立高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创建高校联合科技创新园区等高科技研发工作;二是在“华南科学院”下统筹各个创新平台中产学研的合作问题,协调产业进入与创新平台、科技开发等相关事宜;三是主持筹划科技创新平台的未来发展等事宜;三是强化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转移等;四是在“华南科学院”下定期举办粤港澳地区高校科技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定期主办高层次国际科技学术会议等。

此外,还可成立重于解决中国现代化中重大课题的“南中国人文社科联合研究院”,支持三地开展创意文化产业和研讨南中国新文化、新伦理,倡导东方色彩的现代多元文化发展等。

(三)推进教育特色化、终身化,建立信息化教育交流机制

应对未来最重要的合作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新技术手段,推进分散学习,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任何手段获得所需要的任何知识。

第一,利用信息化手段,集三地优质教育资源,创建三地有特色的高技术人才资源库,化解粤港澳高技术人才荒现象。例如网络协作下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合作,成立“粤港澳职业教育合作委员会”,实现三地协调互动发展。特别是推动三地大专以上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合作与发展,提高在能源、海洋、热带农业、汽车制造、工程、电子信息方面的合作力度,加大开拓新工种和新职业。

第二,推进网上引智创业工作,拓宽引进港澳专家渠道。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三地人才交流工作,如制定三地智力引进共享计划,推动三地相关材料共享;同时建立三地引智信息库、项目库和成果库,制定相关制度并进行规范管理,如引进目标、标准和原则、引进方式、重点学科领域、相关资源的联络和配置、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等。

第三,强化粤港澳终身教育合作,实现教育交流长效机制。开设网上开放大学和教育联合公司,开发各种优质课程,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才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同时,建立定期的各种三地网络教育交流机制,如举办以网络视频为主体的教育论坛,专论当前教育中的重大论题。一是沟通对教育改革的最新看法,促进三地教育政策交流,特别是直接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探讨,提高沟通效率;二是探讨三地不同教育项目的合作形式,论坛也有助于发挥政府职能部门、民间团体、大众传媒等社会各界对重大决策问题的互动和共鸣;三是论坛有利于探讨三地办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问题,共享教育科研成果,寻求中国大学推进创业教育,实施人才标准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等。


[1] 冯增俊,博士,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 [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张体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2。

[3] [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张体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2,第139页。

[4] 广东省课题组:《粤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调研报告》,国务院港澳办,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