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卡莱瓦拉》史诗的形成与主要内容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叙事文学样式,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史诗不仅是一座传统文化的宝库,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1]。
芬兰民族史诗《卡莱瓦拉》渊源于两三千年之前的芬兰古代民间音乐——鲁诺唱调(runolaulu),这种音乐具有独特的唱词格律、旋律节奏,依靠民间游吟歌手的记忆和演唱反映和传承着芬兰人民古老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是“一千多年前的芬兰人民的精神的想象”[2]。19世纪初,芬兰人民在历经近七百年的瑞典统治后,又成为俄国的附属,受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芬兰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芬兰人民急于寻求自己的民族定位,开展了广泛的寻根运动,其中卡累利阿地区保存的芬兰古代民间音乐鲁诺唱调成为芬兰人最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芬兰医生埃利亚斯·伦洛特(Elias Lönnrot, 1802—1884)自1828年至1845年通过十一次艰辛的民间采风工作,抢救记录下了这些濒于灭绝的鲁诺唱调,并以荷马史诗为范本,编纂成一部具有统一情节的民族史诗《卡莱瓦拉》。
《卡莱瓦拉》第一版于1835年出版,包含三十二篇诗,共一万二千零七十八行,也被称为旧《卡莱瓦拉》。第二版于1849年出版,增添了大量新的内容,扩充至五十篇,共二万二千七百九十五行,被称为新《卡莱瓦拉》而流传于世,芬兰人民至此拥有了以芬兰语言记录下的民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