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易》与风水
《周易》对建筑方面的影响非常大,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或建筑学说,称为“堪舆学说”。汉代许慎曾解释说:“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之学就是天地之道,言外之意就是所有的建筑规划、选址、营造都应当与天文、地理、气象等自然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力图营造一个天道、地道、人道或者说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体,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古代的堪舆,也称为“风水”。中国人讲风水的历史非常久远,《尚书·召诰》中就提到了“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意思是说,周成王本来在陕西丰这个地方,但想在今天洛阳一带的洛邑建宫殿,于是就先派召公先去“相宅”。这里的“相宅”就是看风水。召公去了以后,一方面通过龟甲占卜确定方位,另一方面还全面考察周围的地理环境,确定建筑物的方向、方位、范围,等等。
在建筑学上,看风水最重要的是看“气”,所以古人有“风水以气为主”的说法。何况,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气也是人体构成最基本的物质。风水所说的“气”,包括天上之气、地中之气、山中之气、水中之气,更重要的是空气。所以,选址的时候,注重空气的质量与流通及阴阳平衡。古人看风水,主要是给自己住的阳宅和死后住的阴宅看风水。所以,古人尤其是帝王,无论是营造阳宅还是阴宅,都强调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注重气流的通畅,阴阳平衡,方可以长久。
其实,中国古代以及现代的很多建筑的智慧都来源于《周易》。比如《周易》强调乾代表天,运行不停,像个圆环一样;坤代表地,静止不动,向四方延展,就像一个四四方方的矩形。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水立方,设计理念就取自《周易》“天圆地方”的观念。又比如《周易》用“九”表示乾阳,所以“九”是一个极数,也是非常吉利的数字,也成为皇帝的专用数字。比如周天子的国都,方圆九里,城中东西南北走向的大路各九条,每条路都有九辆马车并行的宽度。周天子的后宫有九间内室,九个妃子各分一间。周天子还把国土分为九份,九个卿各治理一份。天子的宫殿前面要有九座大门,院落也是九进。又如明清两朝皇家所在的北京城,它的内城就有九座城门,城内外有九座皇家祭坛。城区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高度都是九丈九尺。传说故宫房屋有9999间,皇城每扇大门上的门钉,都是九行九列。又如乾象征天,代表君主,天的特征为“清”,所以皇帝住在乾清宫;坤象征地,代表皇后,地的特征为“宁”,所以皇后住在坤宁宫。按照《周易·说卦》中的说法,乾为天,在正南;坤为地,在正北;离为火为日,在正东方;坎为水为月,在正西方。所以,古人就将天坛建在北京城的南边,地坛建在北边,日坛建在东边,月坛建在西边。皇城的四个大门,正南为天安门,北边为地安门,东边为东安门,西边为西安门,等等。可以说,元明清三朝的皇都北京城,在建筑上处处遵循《周易》在宇宙、自然、风水方面的理念,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利用《周易》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