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民阅读时代如何实施精品出版战略
龙明明
我们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20世纪90年代即开始在全社会推行“知识工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六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2016年,《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开始实施,其从立法的角度对全民阅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做了具体安排,为全民阅读打造了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进入了全民阅读的新时代。
一、全民阅读时代呼唤精品图书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也是国家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国民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亦有助于满足我国发展高质量经济结构的人才需要,因此全民阅读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2019年4月公布了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连续多年上升。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
随着全民读书热情日渐高涨,出版业也迎来了大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8年共出版图书100.09亿册(张),比上年增长8.28%;据北京开卷信息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近900亿元,同比上升11.3%,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我国已迈进了出版大国的行列。
但在总体向好的形势下,我们也需看到潜藏的问题:当前的出版市场十分混杂,一些质量不高甚至粗俗低劣的图书也在充塞市场。据北京开卷信息有限公司2018年初公布的国内首个滞销书数据报告,年销售数量小于5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34.5%;年销售数量小于10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45.19%。也就是说,每年有接近一半的图书品种只能堆在仓库里落灰。内容创新不足的重复出版、跟风之作,即使推出的数量占优,即使读者的阅读量在上升,也依然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读者需要的依然是精品图书。
同时,阅读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方法,要求的不只是爱读书、多读书,更是读好书、善读书。优质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与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全民阅读时代要求出版业注重精品的挖掘以及推广,因为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需要一大批精品出版物来记录和传播,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需要优秀的阅读产品和服务来满足。
二、实施精品出版战略需增强四个意识
作为文化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一员,出版社既是全民阅读的受益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和责任者。出版是阅读之源,全民阅读率的提升与出版界提供新颖、有趣、有吸引力的读物直接相关。在产品过剩时代,生产出满足读者差异化需求的精品图书,是出版社、出版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为此,出版社、出版人应着力增强以下四方面的意识,方能承担起奉献优秀作品、推出优秀作家、传播优秀文化、引领良好阅读风尚的重任。
1.特色意识
图书精品与特色鲜明是分不开的,如商务印书馆的辞书、中华书局的古籍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外语类图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国际汉语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经管类图书等,都是经过多年打磨形成的特色品牌。一个出版社要想求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魅力,特色就是竞争力。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个性化发展之路,是出版社的精品出版之道。
增强特色意识,体现在出版社深耕专业领域,并在该领域突出本社的特色。韩愈在《师说》中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毕竟每个出版社、每个出版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面面俱到,全面撒网,不如独树一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体现精品的特色。
增强特色意识,还体现在重视创新性。创新带来差异化,使产品能够从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分离出来,获得稳固的读者群体。创新包括产品内容创新、产品载体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其中内容创新是最为关键的。为此,出版社及其编辑要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追踪专业领域最前沿的全新信息,更新、提升精品出版项目的水平和层次,更好地适应市场和读者的需求,要让读者感受到图书的勃勃生机,而非保守、老化的重复,这样才能树立并维持在读者心目中的精品出版形象。
2.质量意识
精品图书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出版社必须不断提高图书质量才能获得读者的信任,从而赢得读者的忠诚,进而树立起图书和企业的品牌。离开质量谈精品,精品就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只能是空中楼阁。事实也证明,只有高品质的图书才能经受市场和时间的考验,才能得到广泛传播,才能在读者心中永久留存。
要想获得图书的高质量,从选题策划源头到编辑加工校对,再到装帧设计以及印刷等各个环节,均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原则,做到精益求精。选题质量是精品图书质量的基础,它反映着出版社的文化品位和追求;编校加工校对是成就精品图书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妥善处理书稿中的文字差错,对作品内容逻辑性、思想性的提升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甚至升华作者的创作;书籍设计的整体和谐能够体现出内涵之美和个性之美,印刷装订的规范、精美是精品图书的外观。可见,图书的优质包括两方面——内容和形式,两手都要硬。
质量需要用制度来保障。例如,在选题环节要实施分级论证制度:编辑部门内部组织论证会,进行初步筛选;编辑、部门主任、分管社领导讨论,再次筛选;社长或总编辑主持,分管领导、编辑部门主任、营销部门、宣传部门共同论证评估并决策。三级论证、层层把关和集体决策,起到了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作用。这既有利于集思广益,对每一个选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论证,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可以避免由于个人偏好不同或认识上的不足而造成决策失误,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图书质量的严格把关。又如,在书稿审定、编校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三审三校”制是出版行业在多年发展实践中由众多出版人共同积累与探索出来的宝贵出版经验的沉淀,也是为图书出版质量保驾护航的一条“生命线”。执行严格规范的“三审三校”制的书稿,内容导向能够得到正确把控,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能够获得系统的处理,并可以有效避免很多出版的质量隐患。遵章守制,严格按制度、按程序办事,将图书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出版过程,质量意识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才能为精品出版提供强力的支撑。
3.队伍意识
出版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的重要一环,只有打造出战斗力强的优秀出版人队伍,出版精品才有保证。编辑是出版社发展的基础力量,没有一流的编辑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出版物。强大优秀的编辑队伍培育了精品图书和品牌,编辑的素质影响着图书的素质。
在全民阅读时代,要出版优秀的、有文化价值的精品图书,前提是编辑必须具备识别优秀文化的能力,只有识别出优秀文化,才能将其出版传承。因此,编辑的培养需从道和术两方面进行。在道的方面,编辑应严把政治方向,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通过出版物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修养,深刻认识出版工作在当前的角色和定位;要有对人类先进文化以及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从而能够抵制住经济利益的诱惑,不与出版低俗品者为伍。在术的方面,出版社对编辑的培养应力求规范化,以国家规范和行业规范为基准内容,强调基本功,鼓励编辑自我提升,发挥编辑的学习力、创造力。
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选题、编校、印制、营销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每个环节的人才对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出版社还应注重对市场营销人员、宣传人员、数字出版人员、印制人员等各岗位人才的培养,使之形成合力,全方位处于行业前端,才能在精品出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另外,涵养优质作者队伍,也是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的一个要点。书稿的内容质量取决于作者的水平,因此高水平的作者是精品图书最根本的要素。出版社在建设作者队伍时也需实施精品战略,挖掘、吸引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将他们的高质量成果介绍、推广给大众。涵养作者队伍,要求编辑一要有相当的专业领域知识积累,了解最新专业动向,能够迅速找到有价值的作者和成果,并能与作者顺畅沟通;二要有服务精神,愿为了作者的作品更优质而耐心地做基础、琐碎、枯燥的编校服务,并尊重作者合法权益;三要有规划、有层次地构建作者队伍,老中青结合,学术前沿与大众普及兼顾。
4.使命意识
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出版精品图书,不只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效益。进入全民阅读时代,出版业需要贡献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用精品力作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出版高峰。出版社、出版人都应有社会使命感,明确自己在全民阅读时代应扮演的角色:一是把关人角色,决不能让粗制滥造的读物淹没了精品著作,败坏了读者的阅读胃口,降低了读者的眼界和品位;二是领读人角色,通过精品图书的出版培养大众良好的阅读习惯,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真正值得阅读的精品上,让精品图书熏陶人们的品格,提升人们的素质。
出版精品图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出版人应不仅仅把编辑工作作为一份职业,更要将其作为一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职业精神、一种对职业的敬畏之情,是对工作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在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在出版业,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很多,而始终不变的文化担当、始终不移的文化坚守是其最基本的要义。只有经年累月地坚持、心无旁骛地坚守,始终秉持使命感,方能少一些低水平重复,少一些模仿抄袭,少一些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多一些原创新作,多一些精品力作。
结语
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曾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对出版社、出版人而言,也可以这么形容目前的出版环境。这是最好的时代,全民阅读的热情高涨,国家对出版业前所未有地重视,读者对精品著作无比期待和支持;而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行业竞争激烈,劣币试图驱逐良币,各色音频、视频产品在挤压图书的生存空间,浅阅读、娱乐性阅读正在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品位。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走好精品出版之路,构筑我们的出版梦、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