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荣浅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用活惠农政策 做强涉农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三农问题,针对农村、农业的建设、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问题出台了不少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他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尤其是今年2月5日,旨在“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的田园综合体模式,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村、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都是利好。但是如何正确把握、运用好这些政策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仔细研读相关政策,正确领会内在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订方案,一定要杜绝急功近利、虚假浮夸。

近期,笔者深入吕梁、忻州、朔州等市的一些村庄,进行观察调研,结果并不理想。所到之处,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外流,造成耕地荒芜,也有些地方虽然有正在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但也许是少了实实在在的农民耕作吧,一小块一小块的所谓农作物种植区或采摘园,在支撑着乡村旅游的噱头,其种植面积并没有形成规模,甚至在距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地不远处,却是成片成片的土地荒芜在那儿,看着撂荒的土地让人心疼。可想而知,那些所谓的乡村旅游开发也不一定能好到哪儿去,那种不切合实际的投资或者说是不接地气的投资,可能会在“一阵风”之后血本无归!

众所周知,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政策是空前利好。那么,为何在实际中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窃以为,在某些所谓的农村开发方面,虚的东西多了!浮躁多了!急功近利多了!一个地方知名度的提升,也是其品牌的提升。这些提升是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打造的,尤其是乡村旅游,首先要把农业做实、把农村做强,让农民至少没有温饱之忧,让他们精神、物质生活充实,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前日,笔者在“小镇解读”微信公众号平台看到一篇题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时下旅游规划90%都在扯淡》的文章。该文在开篇摘要中就质疑:“旅游规划是法定程序,政府规定任何项目要立项必须做规划,这是一个受政府保护的行当,为什么90%的旅游规划方案做了等于白做呢?”文章从“定位失当,口号乏力;策划缺失,规划平凡;贩卖模式理论,没有解决之道;用‘文化’掩藏平庸,用‘高端’掩盖无脑;以落地操作为名,行抄袭模仿之实;用古建代替旅游,用设计代替策划;拉虎皮做旗,人多好忽悠;业务跑遍天,专业抄遍地”8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时下一窝蜂式的特色小镇、乡村旅游规划开发的质疑。文章用词犀利,直陈弊端。所有这些批评或者是建议,直指一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开发方的急功近利、不接地气。

其实,农村建设也好、乡村旅游也罢,离不开真抓实干接地气,离不开扑下身子做事情。大家不妨了解一下汾阳市贾家庄的发展历程。贾家庄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居民800多户,近3000口人。村党委下设有8个党支部,有党员153名。村内现有恒鼎建材、盛世酒业、绿色农业、腾飞旅游等四大支柱产业,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村镇。贾家庄在农业合作社时期,就是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79年,农村改革的序幕开始启动,包产到户的浪潮席卷全国。由于贾家庄经过老一代共产党员的奉献和开创,已经积累下百万元的资产。如果往开分,应该怎么分?而分开后,就会成为一个“空壳村”,再发展就没有动力了。巨大的压力摆在了贾家庄村党总支书记邢利民面前。当时他坚持不肯下放,反对之声也随之而来,甚至有人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上边放,下边望,中间有个顶门杠(指邢利民)。在这个时刻,邢利民顶着压力,一边组织贾家庄的共产党员认真学习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一方面组织人员进行考察论证。尤其是得到了马烽同志的肯定,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只切一刀。立足实际,于1982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层经营的新鲜管理经验,决定实施“一集中、五统一、三田到户”的战略性决策。邢利民这种敢于担当、实事求是的魄力,才成就了贾家庄今天的辉煌。

任何成就,离不开埋头苦干,也离不开担当、睿智与魄力。当前,中央如此大力度地支持农村建设和发展,我们有何理由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呢?中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民的温饱问题离不开粮食,粮食的生产离不开农民耕作和收割。如果中国的农村富裕了,农民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那才是国家真正的强大,这也是我们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根本理由。

(此文刊于2017年7月10日《三晋都市报·县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