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房价这么高,是谁在买房?
这个问题,笔者太有发言权了!
一开始,笔者在北京从事一线的房产营销,后来作为线上买房咨询师,陪伴着全国各地的买房人。而无论是做一线营销,还是做买房咨询,笔者都会问清楚买房者们如下几方面的问题:职业、收入、家庭房产持有量、购房资金数量、家庭财产年化收益率。
虽然笔者不敢说完全地了解买房群体,但却敢说自己接触到的都是最真实并且最后都买到房的群体。往往我们认为的很多“理所当然”,实际上也可能是“完全错误”。例如,北京的房子,并不是被外地人炒起来的。
笔者在北京从事房产营销时,一开始是做刚需改善型项目,如叠拼别墅,90%及以上的客户,都是北京人,而且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至少也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二十年。真正用北京市工作居住证、连续五年纳税和社保买房的,少之又少,而这类人主要购买的是之前的经济适用房、自住型商品房,以及共有产权房。请注意,这类房子都是福利房,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得买商品房。
后来笔者又做过商住两用的楼盘,当年还是不限购、不限贷,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而且项目当时的主打概念是“首付50万,置业北京城”,但即便如此,那个商住两用的项目80%及以上的购买力还是来自于北京当地人。
1.2.1 为什么当地人的买房比例这么高?
因为买房的门槛实在太高了,不仅是钱,还有限购政策。
大家想要买房,尤其是买靠近市区、环境好一点的新房。很多人都是卖小换大、卖旧换新,必须先把手里的房子卖掉,才能再买。否则,一套房首付300万元的话,一般人也很难一下子拿出如此大量的闲置资金。而且,北京还限购、限贷,原本凑够首付款就已经很困难了,如果没有买房资格,连售楼处的门都进不去。因此,北京原本是全国人的北京,但近些年,已经逐渐回到了北京人的北京。
笔者之前在望京和丰台住过,但都是四环、五环外的新小区,主要是租房群体,后来又搬到了国贸附近,住在一个20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里,于是就见到了只有在中国才会有的现象:在最繁华地段的居民区,有大量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他们在小区里遛弯儿,在菜市场里砍价,这在国外是难以想象的。
一般在西方的发达城市,富人和老人多住在郊区的别墅或大房子里,而“贫民窟”或“酒店式公寓”,甚至“精致的鸽子笼”多集中在市中心或闹市区,多为年轻人所居住。
之所以在中国会有这样的反常现象,是因为人口很难流动以及资源的过度集聚。老年人不敢卖自己的房子,因为在郊区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年轻人买不到市中心的房子,因为又贵又少又限购。
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网络上有很多快销品以及汽车的广告,却很少看到房地产项目的广告。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获客费效比最低的是“渠道”。简单来说,就是在地铁口发传单,在小区或超市门口做展位,更易吸引当地客户的购买。加之,房地产又是“不动产”,即便你真的看上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套房子,但又不能经常去,买下来意义也不大。
1.2.2 为什么中国买房人平均年龄更为年轻?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全国购房者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全国购房者中“80后”占比达47.8%,2018年中国购房者平均年龄为29.5岁,对比其他国家,加拿大与墨西哥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为31岁;美国、英国的则为35岁;邻国日本的更是高达41岁,中国人的购房平均年龄显然更为年轻化。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仍然处于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买房用于自住仍然属于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需求,年轻人购买首套房,仍然占最大的比重。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年轻人与国外的年轻人相比更有钱,而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年轻人在购房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这一现状在当前高房价、租房环境差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也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多地针对房屋买卖的限购、限贷措施。首套房在首付比例、贷款利率、交易税费中都会有相应的优惠,但二套房、三套房则会被要求提高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有些地区如北京更是禁止名下已有2套房的买房人继续购房。在这样的政策限制下,父母利用子女的“名额”进行购房的现象也非常的普遍。但也正因为有这样的限制,极易让人们无意间掉入“稀缺效应”的陷阱中,因为越是稀缺的,往往就是人们越会去购买的,从而间接地推高了中国的房价,背离了政策制定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