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连锁企业经营的定义和特征
连锁经营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零售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产生于美国,至今己有100多年的历史。其经营范围覆盖了整个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发展特别是零售业依托的主要形式。
连锁店经营是现代商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连锁经营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得到了快速、平稳的发展。这一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必然与一般的企业组织形式存在不同之处。
连锁业相对于一般制造业而言,甩掉了制造业要投入众多资源,才能获取最终结果的包袱,而具有以小博大的魅力,换句话说只要拥有一个好的商机,由小做起,在收到可预期、合理利润的前提下,逐渐建立正确的经营模式,当达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境界时,再透过连锁经营,运用复制方式,以乘数效果,迅速扩张版图。由此可见,连锁经营可让企业撒豆成兵,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精良部队。
连锁企业需要一套系统作为支撑以运转。如变形虫般复制所创建的连锁企业,无论门市覆盖有多广,各个部门间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关性与互动性,每一个门市与每一个门市间靠的就是系统的齿链来带动运转。
一、什么是连锁企业经营
连锁企业经营,简称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通常是以企业的“总部”“配送中心”和若干数量的“连锁分店”的组织机构为基础,在统一店名、统一店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财务、统一经营、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等若干个“统一”的管理方式下,由若干数量的连锁分店,构成一个规范的、统一的、规模化的、连锁化的销售网络体系,从事商品或者服务销售的一种商业企业经营模式。
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占主流地位的、最具发展活力的商业企业模式之一,并逐步渗透到零售业、餐饮业、旅馆业和其他更广阔的服务领域(包括美容、健身、汽车加油等)中。我国的连锁经营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零售业中,连锁经营已成为最主要也是发展最迅速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年销售总额不但已经超过原来在零售业占据“老大”地位的单店大型百货商场企业,而且已经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左右。
二、连锁企业经营的基本特征
连锁企业经营与传统的商业组织相比,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
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连锁经营方式的组织形式是由一个连锁经营总部和众多的分店所构成的一种企业联合体,被纳入连锁经营体系的加盟店,如同一条锁链上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在一起,所以称为“连锁店”。
传统的零售业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合,但主要是合作,如工商联营、引厂进店等。而连锁经营则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的全方位联合,使用同一个店名,具有统一的店貌,而且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和商品。另外,企业的形象一旦确立就极易在大众的印象中扎根。
所以,连锁经营又是标准化的联合。如果只有店名和店貌的统一而无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那就只有连锁经营的“形”,而无连锁经营的“神”,本质上就不是连锁经营了。同时标准化的作业系统也是连锁经营致胜的基石。因为标准化的作业系统能降低变数,将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
(二)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和专业化
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和专业化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连锁经营把流通体系中相互独立的各种零售业职能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中,实现了采购、配送、批发、零售的一体化,从而形成了产销一体化或批零一体化的流通格局,提高了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
同时,由于连锁企业拥有大量的分店,具有大批量销售的市场优势,可以引导供应商真正做到根据市场需求和商业经营者的要求组织生产,从而形成了以大零售业为先导,以大工业为基础的现代经营格局,实现了一体化经营与专业化分工的有机结合。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方式,这便是连锁经营的核心。
(三)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是连锁经营的基本保证。一体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连锁公司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连锁总部强化各项管理职能。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是多店铺组织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连锁门店的统一形象,稳定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并控制人为因素对经营管理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为此,连锁总部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做法,建立专业化职能管理部门、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调控体系,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同时,为了使庞大而又分散的连锁经营体系内部的各类机能步调一致地有效运转,还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通过实施网络管理,将整个公司组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