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那些事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第十条指出:家长“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保持一致性?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应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与教育管理等方面。

一、在教育观念方面统一认识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必须具有正确的“人才观”

家庭与学校对自己教育的对象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和目标定位,即让自己的子女、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各种实际能力,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好人。这种好人是具有高度综合素质的,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目前,问题青少年大量存在,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触目惊心,困扰学校,困扰家庭,困扰社会。如青少年学生中,有的无心向学,离家出走;有的野蛮无礼,说粗话、脏话、谎话;有的迷恋色情网络,早恋;有的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聚众斗殴,偷盗成性,危害社会;有的追求娱乐享受,经常出入休闲娱乐场所,穿着时髦,标新立异;有的情感怪异,自暴自弃。这些情况令人痛心疾首。我们应该从中反省我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失误,即我们的人才观是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因为有的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这使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分数决定优劣,把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人品、情感、能力、体质等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引导不够。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必须具有正确的“人本观”

“人本观”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家长要有正确的孩子观,不要把孩子当作私有物,而要把他们当作独立存在的人,是成长过程中发展着的人;学校要有科学的学生观,不能把学生只看成教育的对象、被动的客体,而要真正承认学生是其人生历程中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家庭和学校都要尊重孩子、尊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家庭和学校才会注重他们的主体意识,重视他们的发展内因,注意他们的个性特点。

我们在教育中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过于专制,恪守“不打不成才”的信条,对孩子严厉管制和进行强迫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又过于放任,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缺乏科学的引导教育,放任自流,不去激发孩子的发展内因;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操之过急,不能正视孩子的个性差别,搞超前教育,拼命于孩子的智力开发,扼杀了孩子的天真个性,使孩子的身心受压;而在学校教育中,有的教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被动受压,不堪重负,他们在呼唤“救救我们”;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够尊重,教学作风不够民主,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动辄体罚学生(罚站、罚劳动、罚抄书写字,或将学生赶出教室),使学生心理受挫;有的教师不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别,采用同一的内容和同一的方法,按同一的进度和同一的要求实施教学,使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最终因无法接受而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纠正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尊重孩子、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主体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尤其要正确看待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得失,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得到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必须强化生命观

强化生命观就是要坚持生命第一的思想观念。如果把生命与事业、学业、金钱、面子、娱乐进行排序,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把生命摆在第一位,因为生命是其他一切的载体,没有了生命,其他一切都将化为乌有,而且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能再重来。据有关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学生死于火灾、溺水、交通或其他事故,这相当于每天会消失一个40多人的教学班。这些情况警示我们:生命是第一位的,关注孩子的生命甚于一切。

然而,我们在教育中存在种种漠视生命的错误行为:有的家长对犯错的孩子过分指责,粗暴对待,不给饭吃,不准睡觉,致使孩子离家出走;有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就挖苦、奚落他们,使孩子心理受压、情绪低落,甚至酿成悲剧;有的学校的生命教育不够深入,教育教学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对学生的生命健康的护理不够重视;另外,学校文化课增多了,体育锻炼项目缩减了,过重的学习负担成为危害学生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近年来,有些地方由于教育的失误,出现了多起生命事故。这是使人心疼、令人震惊的。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必须强化生命第一的观念。

二、在教育内容方面齐抓共管

对子女、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素质教育三大方面。这些内容是我们实施教育的载体,我们要在这些内容方面形成共识,并齐抓共管,使这些教育内容得到具体的落实。

1.狠抓生命教育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保护生命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关注孩子、学生的生命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自始至终抓好生命教育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第一,安全教育。家庭与学校要加强对孩子的消防教育和应急自救教育,让孩子学习、掌握和储备消防常识和逃生技能(如溺水自救等),使孩子在危难关头能应对自如,从容脱离险境;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孩子安全走路、安全骑车、安全乘车;教给孩子在不能预料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泥石流等)中进行自救的知识和技能;在监管好孩子的同时,引导孩子注意社交安全,学会保护自己,防止被绑架、拐卖。

第二,健康教育。一是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引导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指导孩子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近视;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方式,预防身体肥胖;对孩子进行毒品的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二是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与学校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叩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沐浴在关爱和理解的阳光中;善于欣赏他们,让他们克服自卑,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困境,摆脱烦恼,快乐成长;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沟通,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强感恩教育,消除孩子的冷漠心理,预防孩子的过激行为和轻生倾向。

第三,世界观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磨难。对此,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孩子世界观的教育,密切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问题,及早进行教育,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提高其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与分析的能力。对孩子的“追星”问题,要结合理想教育,科学引导他们追“好”的“星”,“追星”的“好”;对孩子的早恋问题,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给予理解、尊重,妥善处理,交流沟通,耐心启发和引导,让孩子认识早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摆脱早恋的迷惑;对孩子的网瘾问题,家庭与学校要联手预防,并积极主动寻求专业人员对上网成瘾的孩子予以帮助,使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对受到严重挫折的孩子,要给予细心的关爱、耐心的疏导,让他们正确地对待挫折,走出自卑、自弃的阴影,预防悲剧的产生。

2.细抓生活教育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却忽视了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事实上,一个人的社会化发展比智力发展更加重要。因为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只有社会化的人,才能会生活、会做事、会交往,才能较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家长与老师要密切配合,结合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细抓孩子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换言之就是生存教育,就是有关生存能力的教育。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的教育资源,结合学习、生活的实践,对孩子进行生活实践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处世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是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的营养成分。我们要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说话习惯、勤劳习惯和公德习惯等。

第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要让孩子投入生活实践中,孩子能干的事让孩子自己干,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品尝生活的甘苦,回味做事的乐趣,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第三,培养孩子的交往处世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助人为乐,切实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

3.深抓素质教育

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是专题性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生存教育,而素质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是成长、发展的教育。

深抓素质教育,目的是培育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使我们的孩子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培养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技能及社会交往七个方面。在这七个方面中,身体素质是基础,文化科学、技能素质是基本条件,思想品德、审美素质起着导向的作用,心理素质发挥着调节的作用,社会交往素质起着执行的作用。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紧密,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从而提升孩子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我们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在深抓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学习生活技能与发展创造能力的统一,使孩子在教育中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

三、在教育管理方面协调一致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像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这两条腰分别从底边的左右两端的端点向上倾斜延伸,相交而形成一个三角形,两者缺一不可。家校教育在加强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相互沟通,密切联系,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许多学校在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加强教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家校教育管理机制比较健全,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许多家长积极参加家校管理工作,主动配合学校工作,有的父母还经常双双到校参加有关教育孩子的活动。许多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按照《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落实有关工作制度,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道德教育;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执行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违规学生进行处分,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与家长联系配合,严慈相济,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教育。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符合广大家长的意愿,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要求,并取得了较好的家校联合教育的效果。

然而,有些家长漠视这项工作,他们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与学校联系过。他们对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信函不回复,电话不接听,约请不接受,不参加学校举行的家长会议,躲避班主任上门家访;孩子在校惹事,老师约请面谈,家长不配合,而是偏听孩子的一面之词,偏袒孩子,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向老师发泄不满,满口粗语脏话,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阻力。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因自己的孩子违规受处分而心怀不满,扬言要对有关老师进行打击报复。上述的少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所采取的错误态度与做法违背了学校对学生教育的管理要求,势必对孩子的教育造成负面影响。家长只有改变这种错误的态度与做法,与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求保持一致,与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育孩子的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学校与家庭在教育管理方面要协调一致,必须认真抓好下列五点:

第一,建立、健全家校教育管理机构,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加到学校教育的民主管理中,使家长对教育管理工作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合力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

第二,完善家校教育管理制度,设立活动章程,制订活动计划,保证教育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第三,定期举行家长大会,通过家校交流、讨论教育管理情况,总结家校合作、加强教育管理的经验,共谋新的对策,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第四,营造家校合力、加强教育管理的氛围,促使全体家长积极支持与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第五,加强平时的家校常规交流活动,密切家长与学校、家长与班主任、科任老师相互之间的联系,及时交流反馈,进一步提高家校共抓教育管理的效果。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办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责任,需要家校同心协力、齐抓共管,需要家校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与教育管理等方面始终保持一致。家庭与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奋力进取,共同开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余德元: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汕头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当今家庭教育》杂志执行主编)

点评:

作者提出素质教育的内容: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技能及社会交往。要让孩子在这七个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必须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与教育管理等方面保持一致性,这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孩子,家庭和学校都必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