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育的本质,未曾改变
教育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呢?教育就是一种爱,是一种有情的陪伴、沟通和引导。
张能治局长是一位教育专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视,《爱,让孩子快乐成长——e时代家庭教育真谛》一书是他潜心研究的成果。书中告诉我们,爱是与家庭教育互为命题的;书中还把网络作为家庭教育的导航仪,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以网络为工具,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多方位教育方法,为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思考提供了一个范本。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家,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心灵港湾,我们在家的庇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家里,父母爱我们,爷爷奶奶爱我们,但什么样的爱才可以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一位哲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什么样的爱,又或者说什么样的教育才对孩子最有帮助?一个个问题把我们领到了这本书的大门口——家庭教育。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教育场所,也是和孩子生活最贴近的课堂。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时最重要的教育。一个家庭只有在内心和行为上都涵盖这种有教育意义的爱,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富有教育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因此,家庭教育的优劣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发展。书中着重说明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将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安放在家庭教育的各个步骤。如书中多次提及的自信、诚实、勇敢等品质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等能力的培养,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等方面的培养等,都必须依靠家庭教育这一平台来展开。但是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误区,认为既然交了学费,就应该由学校来培养学生,家庭并无责任。其实不然,学校只能提供一个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学校大众性教育的特点注定其无法深入地顾及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割裂开来,相反,家庭教育应在学生个人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再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关爱,才能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之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家庭教育,在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儿歌揭示了家长的思想、态度以及教育方法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确实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教育场所。那么,应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核心作用呢?
演奏“有教育的爱”这个主旋律,当然不能离开“亲子互动”这个伴奏曲。有的父母对待孩子就如书中总结的“三无”——无止境地呵护、无节制地满足、无边际地许诺,这般溺爱只会造成孩子的“三无”——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这是爱,但这是溺爱;这是亲子互动,但这是有负面作用的互动。所以我们必须为这首曲子定下一个基调,那就是良性的亲子互动。
家庭教育不能空谈爱,要注重良性的亲子互动。要发挥家庭教育的核心作用,就应该把这种互动转化为以下三个步骤:良好沟通→找出问题所在→亲子共同解决。只有亲子间有良好的沟通,家长树立榜样,才能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核心作用,才能带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真正让家庭的关爱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二、运用网络是家庭教育的新方式
网络是本书的另一个关键词。在当代教育理论中,网络也是教育的重要工具。今天,网络和我们的生活已经难舍难分。但是网络也有它的缺陷,在促进孩子发展的同时,也让一部分孩子迷失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本书开创性地将家庭教育放在网络这一大环境中,继而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更新教育理念,做e时代的合格父母。”
网络这把双刃剑与我们的主题——爱和家庭教育有什么联系呢?家长们大概都能体会到这样一个事实: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无论家长如何百般禁止,都难以扼制他们使用网络的欲望。既然这是一种趋势,为什么不能让网络为教育所用,为家庭教育所用呢?用爱引导、用心教育,可以让网络成为家庭教育的新方式。
书中指出,在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成为孩子运用网络的参与者和辅导者,引导孩子上网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同时更要让孩子开阔视野,逐步了解这个世界。“不能堵,只能疏”,作者概括出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六字方针”。当今的家庭教育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利用网络引导孩子发展,从而使家长达到e时代合格父母的标准。
书中有两个事例值得我们参考。
《小网迷变成学习尖子》描述的是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母亲很苦恼,因为十岁的儿子学会了上网,而且网瘾越来越严重,有时候孩子甚至瞒着母亲溜到网吧。在专家指导下,母亲转变了一下思路,自己先学会电脑,了解网络。接着引导孩子,快过年了,家里要贴副春联,要孩子上网搜寻有意思的春联。孩子当然喜出望外,因为家长主动让他上网。但是母亲也有要求,要求儿子得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玩游戏,而且不能超过半个钟。以后儿子每次上网,母亲都会布置一些题目让他去了解。例如,巴甫洛夫从狗的涎水中获得了什么发现?屈原姓什么?蒸汽机是怎么造出来的?人类发明的第一架飞机飞了多远……搜索完,母亲还让孩子把资料存档,分门别类。久而久之,母子沟通越来越密切,儿子也从沉迷聊天、网络游戏中摆脱出来,并在一次全市百科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期末考试也跃居班级前列。
《王珂的故事》介绍了一位家长如何解决儿子沉迷网络游戏的难题。她和上面的家长一样,没有选择硬性禁止,而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妈妈知道儿子喜欢一款最新的枪战游戏,于是她花了大价钱买了一款原装的游戏软件送给儿子。儿子兴高采烈,打开却蒙了——全是英文!妈妈叉起双手说:“这款游戏还没有中文版,要玩就自己查字典。”儿子禁不住游戏的诱惑,硬着头皮查字典玩游戏。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英语大有长进。接着母亲引导孩子学习专业的电脑知识,孩子很快就上手了。曾经是“游戏迷”的儿子在电脑竞赛中多次获奖,成绩也不断提高,最后被北京大学录取。
上面两个例子给了广大家长深刻的指引——正确引导很重要。正确引导的过程就是家庭教育的过程,通过亲子互动共同了解网络、使用网络,最后达到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发展的效果。引导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上的引导,包括上网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方向上的引导,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用网络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家庭教育应该大胆创新,网络就是一种新渠道,由家长自己了解网络开始,再逐渐过渡到有指导性的亲子共用。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网络这种新方式应该推广,因为它既可以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让孩子用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
三、由父母教育逐渐转向孩子的自我教育
全书虽然着重于谈家庭教育,但是它的主体精神侧重于由家庭教育过渡到孩子的自我教育。作者在书的前言中指出:“自我教育是孩子不断成长的动力,也是孩子自立于社会的根本。”孩子终究要长大,家庭给予孩子踏入社会的金钥匙是什么?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让孩子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辨别是非,正确看待世界。
例如,有一个中国的小朋友到德国,用5美分的“纸飞机”与德国的小朋友交换了一辆20美元的“小汽车”。令中国妈妈奇怪的是,德国妈妈并不干涉阻止,也不批评。原来德国妈妈是带小孩去玩具店看价格,让孩子吸取教训。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中国,结局很可能不大一样——中国母亲也承认自己不可能让孩子做亏本生意。这样做的话会避免家长的一次金钱损失,却错失了一次让孩子自我教育的大好机会。
放眼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不同之处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属上面这种情况的对比。西方教育一早就赋予孩子一个健全人格,简单来说就是把孩子当大人看,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反思。而中式教育是家长包办代替,什么都替孩子打点好,孩子自我思考的空间很小。别说西方,就是现在亚洲一些国家的教育,比如日本、韩国也是遥遥领先我国:让孩子提早独立、自我思考、自我教育。
我国的教育模式也与长期处于封建家长专制的社会环境有关,孩子很少拥有独立的人格。父母对孩子管得过多,很少给机会让孩子去成长和自我反省。孩子表面听从家长的话,内心却有自己的想法,从而扩大了代沟,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局面。现在中国教育出现的病征就是社会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孩子的能力却越来越差。从家庭教育上升到整个民族的素质来看,孩子的教育确实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比如家长乱扔垃圾,孩子长大后也就养成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书中有大量的篇幅讲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作者在第一篇便提出:父母的职责——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教育就在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爱,让孩子快乐成长——e时代家庭教育真谛》一书告诉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而轻视家庭教育;不能溺爱孩子,而忽略了行动上的指导和有效的亲子互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家才是教育的基础,爱才是教育的本质。其实,教育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教育只需要牢牢抓住它的本质,爱孩子,爱家庭,让孩子生长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有家有爱,便可编织出孩子美好的未来。
这是家庭的未来,更是我们新时代的未来。
(黄峰:汕头市金园实验中学副校长、青年作家)
点评:
“教育就是一种爱,是一种有情的陪伴、沟通和引导”;“家才是教育的基础,爱才是教育的本质”;“有家有爱,便可编织出孩子美好的未来”。作者读了《爱,让孩子快乐成长——e时代家庭教育真谛》一书,得出的结论充满正能量,他从一个独特的侧面引导人们要重视家,重视家庭教育,因为这是孩子成长不能缺少的基石,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