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宋代园林的兴盛
宋代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开始大量展现诗情画意、高度艺术化的文人园时代,而且在数量上,园林作品更多,更广泛地深入到一般平民庶士的日常生活中。王振复在《中华古代文化中的建筑美》一书中曾说宋代因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兴起,致使“大量私园涌现”。(见王振复《中华古代文化中的建筑美》,第130页)张家骥也在《中国造园史》中说,因为商业繁荣,生活奢靡,所以宋代的“私家园林非常兴盛”。(见张家骥《中国造园史》,第118页)
宋代园林的兴盛,可由下列资料略窥一二:
天下郡县无远迩小大,位署之外,必有园池台榭观游之所,以通四时之乐。(韩琦《安阳集·卷二一·定州众春园记》,册一○八九)
洛阳名园不胜纪,门巷相连如栉齿。(司马光《题太原通判杨郎中新买水北园》,五○一)
荆州故多贤公卿,名园甲第相望。(陆游《渭南文集·卷一七·乐郊记》,册一一六三)
士大夫又从而治园囿台榭,以乐其生于干戈之余,上下晏安,而钱塘为乐国矣。(《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陈亮》)
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收灯都人出城采春》,册五八九)
天下的郡县,不论大小远近,均有园池台榭以供四时游观之乐。这说明宋代园林的兴盛没有地域的限制,遍及天下各地。其中以洛阳园林自古即著名,其园林之多已经到了无法数清记录的地步。而南方远至四川、荆州及东南钱塘、吴县一带均有高密度的园林。而京城所在的汴梁,园林更是密集到无闲地。这些资料同时显示出宋代园林的数量多与分布广。
如此兴盛的园林,自然也会出现热闹的游赏风尚,如:
(洛中)都人士女载酒争出,择园亭胜地,上下台池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邵伯温《闻见录·卷一七》,册一○三八)
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收灯都人出城采春》,册五八九)
杭州苑圃,俯瞰西湖,高挹两峰,亭馆台榭,藏歌贮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九·园囿》,册五九○)
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元·费著《岁华纪丽谱》,同上)
青州富庶,地宜牡丹,春时游乐之盛不减洛阳。(元·于钦《齐乘·卷四·古迹亭馆》引元丰时语,册四九一)
可以看到洛阳、汴京、青州、杭州、成都各地均有游赏热潮,可说是自北至南、从东到西均有此风尚。这样的游赏风潮虽以春天最为鼎盛,但基本上是四时无穷的,尤其是一年四季中的岁时佳节。而如此众多的园林,如此频繁兴盛的游园活动,究竟是在怎样的时空背景之下形成的呢?本章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展现其背景,借以说明宋园兴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