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献探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疑古思潮对传统古典学的颠覆

至北宋中叶,汉唐传统古典学的两个方面都受到严重质疑。据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载:“自汉儒至于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七经小传》出而稍尚新奇矣,至三经义行,视汉儒之学若土梗。”[4]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亦曰:“庆历以前,学者尚文辞,多守章句注疏之学。至刘原父为《七经小传》,始异诸儒之说。王荆公修经义,盖本于原父云。”[5]这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宋儒之学的一般特点,是以义理之学取代汉唐的注疏之学,从而能摆脱注疏的约束,直接考察作为经典的古书,自行裁断。”[6]

事实上,几乎在同时,人们也开始怀疑汉唐有关先秦文献和史实的传统观点,最典型的是欧阳修《易童子问》针对《易传》成书、作者等问题提出的种种责难,但这并不是当时疑古思潮的主流。

宋代开始的这种疑古思潮,时起时伏,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史辨》派,算是登峰造极了。1923年,《古史辨》派领袖顾颉刚先生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著名观点。他认为,先秦两汉古书所载古史都是传说,因而他立志推翻这个古史系统,从而还原其传说的本来面貌。

近代的疑古思潮可以看作宋代以来疑古传统的继续,但也有不同。或许可以这样说,宋代疑古思潮是有破有立,也就是说,其主流是,一方面打破了汉唐的章句注疏之学,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义理之学,在基本承认汉代学者所建立的古典学的前提下,致力于直接阐释中国早期的思想世界。如果我们说那是对中国早期思想史的重写或重建的话,恐怕也不为过。而近代的疑古思潮则只破不立,其主流是颠覆唐宋之际以前有关先秦文献和史实的成说,基本谈不上古典学的重建,虽然其意图本来也是先破后立。

疑古思潮是否可以看作古史的重建呢?我们先来看顾颉刚先生本人的说法。他在《古史辨》第四册《序》中介绍了他准备编《帝系考》《王制考》《道统考》《经学考》的设想,并指出:“这四种,我深信为旧系统下的伪史的中心;倘能作好,我们所要破坏的伪史已再不能支持其寿命。”他将传统古典学称为“伪史”,他的工作就是对这种“伪史”的“破坏”。对此,如王国维先生批评道:“与其打倒什么,不如建立什么。”[7]当然,如果说《古史辨》派是对古史的消极重建,是寓立于破中,其破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立,那么是可以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