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学习力:名校学子成长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引言:学习力概论

学习力模型

学什么?

怎么学?

为什么学?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关于成长的探索,应该是独立于功利心和得失心之外的纯粹存在。然而,现在的教育像是一个商品,它跟家庭的经济状况有关;又像是一个附属品,被成绩、排名、考试定义;更像是一个战利品,跟荣誉和未来的社会地位关联。我们的教育资源相较过去极大丰富,足不出户也可以在弹指之间找到自己想学的课程,甚至能跟远在千里之外素昧平生的教授沟通。但是类似“鸡娃”“内卷”“躺平”这些体现新时代教育焦虑的词汇却层出不穷,折射出了无数家庭的无奈和挣扎。家长一方面希望说服自己坦然接受绝大多数孩子终将成为普通人的现实,另一方面又不可遏制地想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孩子争取尽可能多的机会。这是一个矛盾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更好了,机会更多了,人却越来越焦虑了呢?一方面,科技的进步让学习变得“轻而易举”,只要想学,随时随地都可以。而恰恰是这样的便利无形中拉开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让学习欲望不强、专注力不够的人更容易分心,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虚度光阴,而好奇又自律的人更容易获得知识的滋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谁浪费的时间更少——你上网学习,我上网刷剧;你用手机听课,我用手机闲聊。另一方面,科技和社交媒体使我们的生活更加透明了,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消息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出去。人最怕的就是比较,普遍的心理逻辑是“我家孩子不够优秀,我认;可是听说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都在补课,我们不能落下”。本来“别人家孩子”的故事是用来励志的,这下却成了加重焦虑的砝码。这些故事每时每刻都可以在网上刷到,甚至在你不想看的时候也会涌现到你的眼前。很多故事只是告诉你“别人家孩子”优秀的结果,而没有告知过程和原因。即使退出了热(焦)闹(虑)的家长群,信息还是会无孔不入地传到你耳中,信息时代最防不胜防的就是“消息”。于是,本来打算“偃旗息鼓”的家长们又不得不重拾战斗的勇气,加入到持久比拼的大军。所以,与其无效地逃离,不如加强自我定力,因为关注“学习”是上进的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重视它没有错,也不会过时,关键是我们如何更加科学理性地面对“学习”这件事。

信息闭塞的时代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既然不能屏蔽也绕不开,就让这些故事为你所用,取其精华。“别人家孩子”的背后大概率有着“别人家父母”。本书中的十几位学生的故事里都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家长影响力的身影。这些考入名校的学生并不能保证从此功成名就,成为人生赢家,但是名校至少证明了他们在一个特定赛程的角逐中略胜一筹。一所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名校品牌还是给了学生们无形但有力的背书。国内外的名校各有千秋,考核和录取机制也不尽相同。无论在哪个赛道上胜出的选手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而超强的学习力正是他们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国内高考自不必多说,中国留学生最爱去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的名校,至少80%的录取权重也是看成绩,所以如何有效学习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有所成就的人除了有“时势造英雄”的运气,基本上都是学习的强者。无论是校园学霸还是街头智慧,从本质上来说,学习是有共性、有章法的。在我看来,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不明到明的一个永动的状态,所以它是不断变化、永无止境的。我试着为读者提炼出一个简单的学习模型,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