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深信不疑的大骗子——不可靠的记忆
记忆的“七宗罪”
记忆帮助我们区分敌友,提醒我们不要贪杯,但它真的可靠吗?如果你曾经忘记重要的纪念日,突然想不起某个老熟人的名字,或经常丢三落四,那么不妨来看看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记忆的“七宗罪”吧!
第一宗罪:记忆的短暂性
(1)人人都希望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可惜我们的头脑不是照相机,不能把见到的所有信息都存储下来。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2)有些事你以为能记一辈子,结果不到两天就丢在了脑后。进入头脑中的信息,我们只能记住20%左右,而这20%的记忆也并不是永恒的,而是会随着时光不断流失。时间越长,记忆越不连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你努力想记住一件事,却怎么也记不住,这时就要警惕,是不是有什么事物在妨碍你的记忆。如果你心情不佳,或者连续记忆两种内容相似又缺乏意义的事物,那么记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前摄干扰:旧记忆扰乱大脑对新信息的记忆。
上完法语课再上西班牙语课,西班牙语一点也记不住。
后摄干扰:新信息阻碍大脑对旧信息的记忆。
今天交了两个新朋友,一个叫露丝,一个叫……哎呀,我把第一个人的名字忘了。
第二宗罪:心不在焉
当全部精力倾注在一件事上时,我们会忘记其他的计划。
我把钱包放在哪里了?
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会使我们忘记眼前的事,变得丢三落四。
第三宗罪:阻塞
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人,却一下子叫不出他的名字,说明你的记忆发生了阻塞。
阻塞为什么会发生?
·缺乏背景线索——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就是想不起来。
·注意力分散——我忘了来这里的目的。
·压力——考试时,突然想不起很简单的题目的答案。
第四宗罪:错误归因
我们的头脑天生不喜欢不完整的事物。当我们提取的记忆不完整时,大脑会自动填补空白,为记忆的内容赋予意义。
错误归因的后果:
错误的证词——
受到伤害的女人在应激经历的影响下,回想起曾在电视上看到过的面孔,而不是凶手的面孔。
无意识抄袭——
歌手在听了朋友的新歌后大受启发,创作了一首新歌,却犯了无意识抄袭的错误。
第五宗罪:易受暗示
我们的记忆有时并不准确,当受到暗示时,很容易发生扭曲。
第六宗罪:偏差
(1)期望偏差。
我之所以认为事实是这样,是因为我希望结果就是这样。
(2)自我一致偏差。
当我们开心时,回忆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当我们情绪低落时,回忆里满满都是忧伤。
第七宗罪:纠缠
有时,我们想要驱赶头脑中的画面和想法,可怎么也挥之不去,这就是纠缠。
Epilogue
结语
“记忆的七宗罪”由记忆专家丹尼尔·沙克特提出,并已被许多心理学实验所证实。
记忆之所以不可靠,是由大脑的记忆机制决定的。简言之,我们的大脑并非一台精准的记录装置,而更像是百度百科的页面,由你、我、他不断变化的认知和遐想来共同编辑、改写——这么一来,错误的发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不过,“记忆的七宗罪”也有好处。比如,记忆的短暂性使得我们能够忘记那些不重要的事,从一大堆记忆中筛选出重要的、更有意义的信息。而记忆纠缠则令我们变得更加警觉,从而得以远离危险。此外,正因为记忆具有可塑性,我们才可以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记忆效果,比如有意识地避免连续学习两套相似的材料以避开记忆干扰,在记忆枯燥乏味的信息时,设法将这些信息与有意义的事物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