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徐艺樱,一名心理咨询师。当张老师问我能不能“整”一篇他新书序的时候,我回想起了他在筹备上一本书《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时,我写的作为“后补序”的序言并没有被采纳的事情,在这里提出来并不是耿耿于怀,而是惊讶于张老师的高产。我经常被张老师“永动机”一样的动力震惊,每次和他沟通,他不是在去讲课或者翻译新书的路上,就是在伏案赶稿中,总把自己逼得很紧,但又好像很享受这样的忙碌。
我认识张老师之前,他就在孜孜不倦地以“犯罪心理学知识科普人”的身份参与很多形式的活动,和各位读者一样,我也是受益于张老师科普的一人。所以在受到张老师的启发后,自己也挤出时间,以心理咨询科普者的身份,在网上做科普的视频。我的目的和张老师一样,希望更多的人对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由于疫情的关系,宅在家里的我除咨询、刷剧和读书外也没别的事情可以做,于是两天就读完整本书。这本《犯罪心理分析:恶的群像及如何远离》不同于张老师的上一本书,怎么形容这本书呢:接地气的犯罪心理分析实用手册。
本书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读者阅读。未成年群体会有很多迷茫和不解,还会有独特的自我,让成年人觉得难以“管教”。我想本书可以满足大家对犯罪心理的好奇,通俗易懂的同时又严谨中肯。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的现实,对于未成年人来讲,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他们对自己心中的疑问有所解答。对于成年人来说,书中涉猎的案例分析基本上包括了我们熟知但不是十分了解的犯罪事件,从亲密关系中经常被提及的PUA到骗婚案,从面对职场性骚扰,手把手教你如何应对,到面对网络暴力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对办法。以案例分析入手,家长们还可以从拐卖儿童的相关案例中学会如何教孩子远离伤害,或是在面对应急事件时可以怎么做;恋童癖相关案例告诉我们真正的恋童癖是怎样的,并且张老师详细写出了应对办法,可以说科普得非常到位;对于未成年人弑母的案例,这种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家长们去思考……很多案例涉及人在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犯罪,那么这些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否能够得到改善?当孩子出现非正常的心理状态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张老师也在书中多次提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重要性。
如果说案例分析是接地气的实用手册的话,那么后面的彩蛋篇则更加能够展现特殊犯罪心理真实的那一面,就像心理咨询师会不停澄清很多事情一样,比如,催眠不是电影里拍的那样,心理方面的测评不是随便在咖啡馆或饭店就能做的,做心理咨询师不但不赚钱反而要一直投钱来做督导,等等。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可以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自以为熟悉的事物。
做科普不容易,坚持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科普更不容易。真心佩服张老师的坚毅,他每一次的成果都让我佩服不已。我相信,张老师在坚持,也会有更多人受益于张老师的坚持。
徐艺樱 心理咨询师
2020年6月2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