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有吸收力的心灵

人类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重生的过程。孩子在学习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让知识进入大脑并帮助大脑发育,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经过专业系统的研究,心理学家将一个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这一时期划分成了具有不同鲜明特点的发展阶段。这与我们以往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以前,婴幼儿的精神价值根本没有得到正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精神价值才慢慢得到认可。现在,心理学家纠正了这种认知,他们认为婴幼儿时期是人类生命起源的重要阶段,也具有研究价值。伴随着成长,一个人在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心理活动也会出现不同的特征。

曾有人说过:“人类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重生的过程。”用词虽然略有夸张,但很准确。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一个阶段结束、另一个阶段随之而来的过程,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阶段是0—6岁,也就是学龄前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的高速发展期。它又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0—3岁和3—6岁。

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是不会被学校接受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感知成人世界的规则和影响,成人无法进行干预。过了3岁,虽然孩子的心理特征没有变化,但是慢慢地可以与成人对话,并逐步受到成人的影响。

通过将新生儿和6岁的孩子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在6年间,孩子的心理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我们都必须承认,6岁的孩子已经具有足够的生活智慧,来应对周遭环境的变化,相对于婴幼儿,他们更能适应学校的生活。

第二阶段是6—12岁,也被称为平缓过渡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相对平缓。当然,和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还是有相当明显的变化,例如孩子的换牙期都集中在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是12—18岁,这一阶段是快速变化的时期。这个阶段分为两个子阶段,即12—15岁和15—18岁。

在第三阶段,孩子的生理会逐渐发育成熟,我们常说的18岁成人礼即是对这个阶段的认可。

到了18岁,孩子具有了成人的生理特征,拥有成人的外表,此后他们身体的变化就不再显著了。

目前,官方教育已经意识到孩子成长的这三个阶段以及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特征。尽管认知还不够深刻,但称得上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意大利正式入学年龄是6岁,证明在人们普遍的认知里,6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智慧,可以融入集体生活,拥有一定的自主生活能力,同时能接收外界传递给他们的知识和信息,并且遵守学校制定的规则。这也是外界对这个阶段孩子能力的认可。对比婴幼儿时期的“一无所知”,很显然,孩子在这6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并非所有的教育者都能敏锐地发现孩子身上的这些变化。

12岁时,孩子会从小学升入中学,其他国家也大都如此,这代表了国际上对这个阶段划分的普遍认可。为什么会认为6—12岁的孩子具备了接受文化知识的能力呢?这是教育者们根据多年经验而得出的结论,也代表大家慢慢开始了解儿童心理的特征了。

根据教育者们的经验,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有序融入集体生活之中,接受外界的要求并给予适当的反馈,比如能够遵守课堂秩序、有耐心并集中精神地听课、坚持学习等。

升入初中后,孩子会进入另一种教育状态。12岁是分水岭,官方教育的设置也恰好表明,他们认识到了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变化。

第三阶段的两个子阶段分别对应的是初中和高中时的孩子,这两个子阶段也是有区别的。在经历了前面一个阶段的平缓期以后,孩子慢慢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阶段也受到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孩子开始变得脆弱,情绪起伏不定,对环境表现得极其敏感。很多孩子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叛逆行为。但是,学校很少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只要求学生按时上课、服从管教。在学校看来,学生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

作为人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大学一直是令人向往的,但是从教育方式上来说,它与小学和初中的基础教育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还是被动地吸收知识,只是课程没有小学和初中那么密集而已。

从生理上来说,进入大学的孩子已经年满18岁,接受了成人礼,可他们依然被当作孩子一样来教育,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被成绩捆绑,要获得父母的允许才能抽烟、谈恋爱,等等。

一旦这些孩子大学毕业了,就要立即踏入社会,作为一名成年人去选择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去为社会做贡献。可是他们真的可以胜任吗?他们辛苦拿到了学位,就表示他们真的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吗?比如,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立刻上法庭辩护吗?

社会似乎对应届生缺乏信心,即使大学生们勤勤恳恳地学习,拿到了各种各样的证书,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成了合格的人才。他们还需要实践的打磨,比如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需要几年的实习,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需要从助理做起,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则需要进入相应的工厂实习。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炼,毕业生才会逐渐成长为合格的人才。

为了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工作机会,应届生还需要四处寻求帮助,克服各种障碍。这也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当教育脱离了现实,除了一纸文凭,大学生还拥有什么?这个问题,显然还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当然,社会的教育理念是一直在进步的。在我年轻的时候,0—6岁婴幼儿的教育根本没有提上日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3岁的孩子也可以接受学前教育了。大学作为最高学府,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推崇,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样,坚定地认为基础阶段的教育更为重要,人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0—6岁这个阶段。

0—6岁是人类形成智慧的时期,也是心理定型时期,这个阶段的人格发展为成年以后的人格奠定了基调,而这也引起了人们对生命潜能的关注。通过对两岁以内的婴幼儿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后,人们发现,这个阶段的婴幼儿蕴藏着很多人类目前所未知的能量。

相对于动物而言,人类的婴儿时期显得格外长,如此漫长的婴儿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众所周知,各种小动物出生后就会如同成年个体一样发声,例如猫咪一出生就会“喵喵”叫,小鸟一出生就能像大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奏响大自然的乐曲,小牛犊一出生也会像大牛一样“哞哞”地发出声音。

可是人类的婴儿呢?婴儿出生后不会像成人一样说话,只能通过哭喊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什么都不会,没有任何知识和记忆。但是仅仅一年以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婴儿开始咿呀学语,也学会了站立、爬行等其他的事情。这个过程被我们称为创造的过程,从无到有,积少成多,从一无所知到迅速掌握各种新技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我们也在认识这个过程的路途中慢慢摸索。

支持婴儿完成这一转变的就是他们的大脑。一颗与成人有着巨大差异的大脑,让婴儿拥有了更多的创造力。例如,婴儿不但自己学会了说话,在这个过程中还促进了自身发音器官的发育。他们的身体不断发育完全,是为其他智力方面的发展做准备,只是这些都是婴儿在无意识中进行的。由于生理的限制,婴儿无法像成人一样带有明确的意识去完成每一件事情,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顺势而为。正是婴儿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也说明他们的大脑具有无穷潜力。这种特征并非人类独有,其他生物包括那些低等的昆虫,也拥有这种天生的巨大潜力。

婴儿是怎么通过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吸收到知识的呢?首先是好奇。周围环境中的新鲜事物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好奇,进而主动地去接触这些事物,在日复一日的互动中不断吸收知识。由此可以证明,婴儿是通过自己的天赋与环境融合来被动地吸收知识的。

但是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婴儿是如何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和学习的呢?就以学习说话为例,周围环境中有人的声音、动物的声音、物体碰撞的声音,为什么婴儿只学会了人类的语言而非其他物种的声音呢?唯一的解释是人类的语言更能让婴儿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促使他们不自觉地吸收,在大脑内回放,然后模拟发出同样的声音。这就如同欣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听众会随着乐曲的起承转合而不自觉地打着节拍,并引起心灵的共鸣。婴儿对人类语言的共鸣也是如此,并且这种共鸣比我们听音乐时产生的共鸣要强烈多了。

婴儿对人类说话的声音产生共鸣时,从外表上是无法辨别的,因为他们的舌头、脸颊和喉部都没有动作。但是事实上,婴儿的每一个发声器官都在无形中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为学会说话默默地准备着。

我们将婴儿时期学会的语言称为母语,母语与入学后学习的其他语言相比是有显著差异的,就好像真牙与假牙一样,前者是天生的本能,后者是后天人为所赋予的。

在学说话的过程中,除了发音、词汇与句意,婴儿还学会了句子的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法,对语意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一个玻璃杯放在桌子上”,这种主谓宾的结构决定了句子的意思,如果我们把句子结构改变为“上桌子放在一个玻璃杯”,人们就无法理解它的意思了。我们学习语言的时候,必须掌握语法。

掌握一门语言并进行表达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人们有记忆力和逻辑性,否则无法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人理解。这成人都非常难做到,而婴儿却做到了。仅仅靠与环境的互动,婴儿用具有巨大潜力的大脑掌握了一门复杂的语言,这种能力非常特殊。

成人和婴儿的学习状态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成人学习知识,更多的是接受和储存,将接收到的知识加工以后储存到大脑里,就好像水储存在容器里,二者并未融为一体。但是婴儿在学习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让知识进入大脑并帮助大脑发育,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这种可以主动吸收知识的心理特征,被我们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灵”。

虽然我们无法直观地观察到婴儿的心理特征,但是他们这种心灵上的优势着实让人羡慕,甚至让我们忍不住幻想,如果成人也具有这种神奇的能力该有多好啊!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中学会知识,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简单,那该有多好啊!

想象我们生活在一个这样的星球:这里不需要教育机构和老师,人们也不用为了学习而忍受刻板的规矩,在吃饭、走路和玩耍中就能轻松掌握很多的知识。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认为我的想法太天真了。但这就是婴儿的学习状态,他们毫无压力地学会了很多事情,而成人的学习都是有意识的,并且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除了学习语言以外,学习动作也是婴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他们从不能翻身到能爬能走能跑,甚至于精细化的一些动作,都能逐一掌握。并且婴儿还能迅速掌握其他知识,例如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都通过环境与他们的大脑融为一体。

像语言学习一样,孩子学习动作也遵循了一定的规律,他们严格地按照特定的时间表掌握着动作要领。婴儿模仿成人的动作,也昭示着他们从无意识学习开始转为有意识学习。

3岁左右的孩子会执着地喜欢某一样玩具,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意识了。而借助于以往的学习经验,孩子会对周遭事物进行一些有意识的研究,他们会开始有意识地去学习某些事物,并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完善学习成果。

婴儿从出生后就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旅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收,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精神力量。到了6岁,他们拥有了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这时候就可以进入学校,倾听教师的教诲了。

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人类成长的第一阶段,即0—6岁的学龄前阶段。对这个阶段的研究,让我们发现了孩子独特的精神世界,也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启发——不应该通过盲目的教育去影响孩子的天赋发展,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将这种潜能发挥到极致。我们要正视孩子的天赋,理解他们的需求,呵护他们的成长,给予积极的引导。

很明显,这一对于婴儿的发现是颠覆大家以往认知的,势必会引发一场教育界的大变革。此后,大家会清晰地认识到,对比其他阶段,第一阶段对于人格的形成到底有多重要!

当孩子处于人生第一阶段时,成人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孩子那么脆弱无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阻碍,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会削弱他们的创造力。这一切要求成人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呵护孩子脆弱的天然创造力,扫清他们天赋发展中的障碍,帮助他们将创造力发挥到极致。而且由于孩子吸收知识的特殊性,我们无法通过语言指导和直接介入来给予他们帮助,而必须通过对他们心灵的影响来提供潜移默化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