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教育的革新

纵然孩子的生理缺陷已经得到重视,但是也仅仅限于“看得见”的身体缺陷,对于不合适、不健全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的无形伤害,理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甘地曾经提出,教育必须贯穿人的一生。不仅如此,他还指出,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捍卫生命。甘地是第一位提出这种观点的社会领袖。

当前社会中,教育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但无论是哪种,都只重视教育方法和教育目的,强调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教育体系中,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强调教育应该从婴幼儿期开始就对孩子给予支持和保护。

目前的教育将学生封闭在象牙塔里,断绝他们与外界社会的接触,并且用规则限制学生的行为,他们只能刻板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填鸭式的学习,这实际上是背离了人性和社会学规律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校传授的知识并非他的兴趣所在,或者他的听力不好、视力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

纵然孩子的生理缺陷已经得到重视,但是也仅仅限于“看得见”的身体缺陷,对于不合适、不健全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的无形伤害,理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瑞士心理学家埃杜纳得·克莱帕瑞德曾引领过“新教育”运动,在深入调查学校的课程设置之后,进行了“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努力减少课程数量,为学生“减负”。但是这场运动并未涉及“为何儿童时期可以毫不费力地吸收知识”这一问题。

就现状而言,大部分学校只注重教学大纲的传达和实施,而对于大纲以外的学习,例如一些社会现象及人生百态,只要学生有异议,教育当局就会发布指令,命令学生专心学习,其他一切与他们无关。

而这些思想受到禁锢的年轻人,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根本无法对目前所处的社会和时代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失去了基本的社会认知。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大学生生病住院了,直到他死亡之时,校方都无动于衷,没有探望和慰问;但是在他的葬礼上,校方却出现了,还表现出了很关心的样子。这是一种可悲的状态,因为事已至此,无力回天。

踏入社会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在学生与社会人身份切换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生都会紧张,觉得无法适应。家人想帮忙却无从下手,而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却不以为意,他们从未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学校或者教育机构更重视成绩和文凭,在意学生的入学通过率和升学数据。但是对于实际的社会生活而言,成绩根本没有用处。

有数据显示,目前社会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的浮躁与焦虑逐步加深。专家一再呼吁,校方应在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方面持续努力。但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未引起学校的重视。

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教育改革并非一日之功,只能通过外界施压,加快改革的进程。学校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播的层面,而是应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婴幼儿的教育。以常识而论,对于无法与我们进行直接交流的婴儿,教育似乎无从下手,只能从基本的生理需求方面对他们进行悉心的照料。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婴幼儿的观察,发现他们成长的规律,进而为人类的精神成长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帮助。当然,除了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以外,我们还应该营造有利的环境,在社会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常识进行广泛的宣传,用崭新的社会风貌带来孩子更好的精神成长。

生命的发展规律也就是人类的“人权宣言”,依据生命的发展规律,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成人的积极干预下,婴幼儿的精神发展会朝着积极的方向进行,他们的心智会更强大、情绪更稳定、精力更充沛。因此,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婴儿,我们需要主动采取措施,从科学的角度提供帮助和支持。

除了满足孩子基础的生理需求,给予物质上的满足以外,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值得我们重视。婴幼儿身上隐藏的巨大精神力量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的。

新生儿长期处于睡眠状态,而且受到肌肉和骨骼的力量限制,他们无法完成很多基础动作,例如翻身。新生儿的眼睛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也是逐步增强的,更别说开口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场景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儿慢慢长大,他们学会走路、跑步,也学会了说话,形成自我的内在逻辑,从生理到心理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也就说明了,孩子具有主动学习和吸收的能力,他们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个体,只能任由我们成人摆布,也不是处处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才能成长。可以说,孩子才是成人的“先辈”,成人都是从孩子慢慢长大的!

世人都会感慨母爱的伟大和细致,认为是母亲教会了孩子走路、说话和做事。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孩子的成长轨迹发现,这些事情都是孩子到了一定阶段就可以自然地掌握的,而非母亲的成就。

孩子是可以独立成长的,母亲只是给予了他们生命以及帮助。多少失去母亲的孩子,最后依然能长大成人。

如果让一个印度的孩子从出生后就在美国生活,让他在美国人的照顾下长大,那么他掌握的就会是英语而非印度语。由此可见,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来自母亲,而是来自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其他技能也是如此,都来自孩子自己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而非父母的遗传,是孩子在所处的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一样一样学会的。

当然,上述研究结果并非为了抹杀父母的贡献,或者削弱父母想要塑造的权威形象。相反,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为孩子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

孩子自己是成长过程中的主角。如果父母配合得当,孩子的成长会非常顺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积极参与,而非过度干预,孩子就可以获得更积极的进步。父母想体现自己的权威,就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主宰他们的人生。

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孩子处于什么地位呢?

劳动者持续地创造财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因此社会也会满足劳动者的各项生活和工作需求。孩子也是劳动者中的一员,只不过他们创造的是“人”,而不是一般的物质。父母则应该像社会一样,认可孩子的价值并为其“劳动”过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保障,因为孩子的劳动成果事关整个人类的发展。

当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人类本身的时候,就能慢慢地发现,这一研究的意义重大,因为它触及核心,甚至能对人类的命运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教育革新,我是支持的。推翻现有的教育制度,来一场彻底的教育革新,重新认识人类的发展,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扫清障碍、丢弃误解,一路向阳!

这也就是我一开始所说的,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从改变我们的认知开始。当然,这场革新不会充满了腥风血雨,反而看起来是风平浪静的,因为婴儿从降生开始,就在以自己独特的精神力量无声地开始了这场革新。所有父母都有义务帮助孩子完成这场革新,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尊重和支持,让他们自由成长,发挥出人类精神力量最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