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重建世界的力量

孩子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这种力量能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而我们成人能做的,则是通过教育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孩子的这种潜能。

创作这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记录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二是保护孩子的潜能。

世界纷争不断,如何才能重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呢?教育是最有力的途径。要想提高每个人的生存能力,并且让生存环境越来越美好,我们必须要依靠教育。

虽然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懂,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普遍更重视的是知识层面的传承和发展,而在更高的人文领域,比如如何减少战争和冲突,目前还未达到这种理想高度。而恰是这些在传承里被忽视了的东西,更能明显地促进社会进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那么,哪里可以找到重建新世界的力量呢?答案就是孩子!孩子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这种力量能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而我们成人能做的,则是通过教育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孩子的这种潜能。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心理活动,一些心理学家甚至在婴儿刚出生几小时后就开始对他进行观察和研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指出:0—2岁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在这一阶段,婴儿已经开始慢慢形成人格。

但是,对于一个什么都听不懂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婴儿来说,又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呢?只对他们进行卫生方面的教育吗?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教育具有更深刻的含义。

在孩子刚出生时,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自我成长所必须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不能使用传统的“你听我讲”之类的说教式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特殊的天赋,这为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指出了一条新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们并没有重视和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和潜能。尽管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蕴藏的宝贵财富却一直被忽视了。

直到最近,人们才慢慢地发现了孩子的这种潜能。卡雷尔博士曾说过:“婴儿阶段的孩子具有非常珍贵的研究价值。人们应该对婴儿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开发和挖掘。这个阶段是不可逆的,所以一定要抓住时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精神财富的可贵之处,这种财富比任何一种金银财宝都更珍贵。

对0—2岁婴儿的观察为我们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精神构建的初期,他们的精神生活与我们成人是完全不同的。

研究显示,孩子具有天然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了。例如大家会发现,孩子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能够非常流利地说出父母说的语言。一个成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并达到母语的程度,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却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

研究过孩子语言学习规律的人发现:语言学习的不同时间段会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高频词汇,孩子会按照时间阶段,按部就班地学习语言。他们如同勤劳的小蜜蜂,逐步掌握不同的语法结构和新鲜词汇,并适应其各种复杂变化。

但是,如果等到孩子长大后再让他们学习一门新语言,即使是由最权威、最优秀的语言学者来教他们,他们也不可能达到和说母语一样流利的水平。

由此可见,孩子天生具有一种精神力量,能非常有效地促进他们成长。这种力量的影响除了体现在语言学习上以外,也会体现在对外界其他人、事、物等的感知上。 

在0—2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这种精神力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学会了很多东西。他们不仅要适应生活环境,认识身边的人和事物,还会获得一些无形的财富,比如智慧、信仰、爱国情感等,这些无形且复杂的东西无法通过语言传授,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独有的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获得的。 

到了3岁,孩子拥有了一定的人格基础,开始需要进入专门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来说也很特殊,他们在语言表达、观察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就是成了我们所说的“小大人”。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心理学家的认可,成人需要大概60年辛苦努力才能掌握的技能,孩子仅用3年的时间就能学会。

可是,孩子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学习的能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水平。

通常情况下,孩子从3岁开始进入幼儿园。而在3岁之前,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可是他们的成长进程丝毫没有受影响。这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精神力量的奇特之处。同时也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是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非直接的知识传递。

比如,在儿童之家,有些孩子的父母自身没有多少文化,但是这些孩子在5岁之前就会写字了。当你问这些可爱的孩子:“是谁教你们写字的呢?”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没有人教我们啊。”

4岁半的孩子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往往还没开窍,但是已经会书写了,这个现象很值得玩味。一些媒体将这一奇怪的现象解释为“天生的文化获取力”。心理学家对此做过多次教育实验,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孩子天生具有一种“吸收”的能力。如果这个结论成立,说明孩子的确能够毫不费力地获得文化知识。

那么,其他方面的学习又如何呢?通过各项教育实验可以得知,孩子吸收知识所花费的时间甚至比学会读写还要短,例如,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动植物、算数、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上述举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婴幼儿的学习是一个自然吸收的过程,他们不需要特别的教学,就可以从环境中直接吸收知识。这样一来,老师不应该拘泥于“说教”,而是应该营造适当的环境氛围,组织一系列相关活动,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发现。

近40年来,我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研究,并且有了成果——人类个体的活动对于自身的发展影响重大。如果我们让孩子顺着天性发展,其精神就不会受到压迫,有可能最终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压制孩子的天性,他们就可能会精神低落,甚至导致其成长偏离正常轨道。因此,我认为,任何教育革新都要以人为本,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人类并不是进入学校以后才开始获取知识的,而是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特别是0—3岁这一年龄段,接收的知识最多。这个特殊的阶段,也最需要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如果我们在这个阶段适时地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相信他们就能还我们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