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近代哲学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17世纪法国哲学的社会历史背景

16世纪下半叶长达36年之久的新、旧教之间的宗教战争,给法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民族面临着分裂,经济几乎崩溃,国家债台高筑,百姓民不聊生,文化艺术蒙受洗劫,不少教堂夷为平地。亨利四世(Henri IV,1553—1610)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近乎毁灭的法兰西。然而,一纸《南特敕令》(Édit de Nantes, 1598)主张宗教宽容,允许信仰自由,使新、旧教化干戈为玉帛,平等地享有自己的利益,结束了可能导致法兰西民族分裂的灾难性内战,重振了因长期动乱而濒临倾覆的专制王权,加上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措施,重农、重商政策的推行,使奄奄一息的法兰西民族经济起死回生,为封建鼎盛时代的到来准备了必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

17世纪上半叶,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uc de Richelieu,1585—1642)和马扎然(Jules Mazarin,意大利原名Giulio Mazarini,1602—1661)这两位主教的实权统治,对内积极征讨新教和反对势力(如投石党[la Fronde]运动),使得南特敕令成为一纸空文;对外积极参与战争力图扩大法国的疆土。加上继续推行重商政策,大力扶持民族经济和扩展海外贸易,这就为路易十四(Louis XIV le Grand,1638—1715,1643—1715年在位)登上历史舞台铺平了道路。

路易十四在“君权神授论”的鼓噪声中登上了国王的宝座,这位自诩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的“太阳王”(le Roi Soleil),强化绝对君主制,废除首相,亲躬朝政,加强集权,把传统的地方封建贵族变成了中央政权的附庸,基本上实现了政治司法和财政统一;积极扶持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使法国成为欧洲的强国和大陆文明中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太阳王”的统治成为法国封建制度的黄金时期。从亨利四世到路易十四一直推行的重商政策,加之民族的统一特别是财政的统一,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正是在这个封建制度的极盛时期,法国的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起来。这个时期的哲学,正是日益壮大起来的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先进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