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及特色小镇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产业集群发展量化综合评价

Padmore和Gibson(2005)在对钻石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基础上提出的“基础—企业—市场”模型(以下简称“GEM模型”)细化了有关衡量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并强调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定量角度更加客观和全面地分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GEM模型确定了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3个因素对——基础、企业和市场,每个因素对又包含两个因素。其中,基础因素包括资源和设施;企业因素包括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以及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市场因素包括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

李琳等(2010)提出从集群规模、集聚程度和集群质量3方面来综合评价集群发展程度,其中集群规模指标由年产值、企业数、员工数3个变量组成;集聚程度指标由地均企业数、地均产值两个变量组成;集群质量由集群发展活力、集群发展潜力两个变量组成。集群发展活力主要是指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力,它通过产业集群所在县(市、区)经济发展速度、贸易、外资、投资等反映出来。集群发展潜力主要是指产业集群的发展后劲,它通过产业集群所在县(市、区)资金、生产效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文化教育等反映出来。

乔朋华等(2008)在研究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时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了集群发展的主要影响要素并以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集群为例做了实证研究,发现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程度、农业科研经费投入、龙头企业带动力、农业技术人员比例、政府产业政策和农业投资市场化程度等6个因素是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汤临佳(2010)认为产业集群生存与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自身结构,而集群结构主要包括企业集聚结构和支撑结构。他通过大企业集中度、集群品牌、专业市场、公共科技平台和行业协会等指标度量集群结构指数。曹玉廷等(2007)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两个层面在空间上的扩展:实体方面的规模发展和产业集群的虚拟发展(影响力、网络完善程度及集群创新创利能力等)。梅丽霞等(2006)提出,在全球价值链环境下,产业集群升级包含外部关联、社会资本、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系统等5个方面。栗娟(2008)在研究辽宁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时认为创新机制、信用担保机制、融资机制、人才培育机制是促进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对集群发展的衡量主要从内外因素着手,分别关注内部集群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