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世纪激增的心理学视角
学习目标:
总结在20世纪出现的心理学视角。
到了20世纪,心理学领域才开始真正成长。早期的认知理论家,如冯特和詹姆斯,为新的观点铺平了道路,如行为视角,新的观点旨在利用科学原理研究心理学。不要忘记,格式塔学派同样打开了从更整体的视角(如发展视角、全人视角)进一步研究人类行为的大门。20世纪中叶,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文化和我们的情境环境在影响我们行为方面的重要性。下面让我们更详细地考察这4个视角。
1.5.1 行为视角关注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
20世纪初,一个特别激进和活跃的群体出现了,他们被称为行为主义者,这些人因几乎与所有人的意见相左而声名鹊起。他们最著名的观点是,心智根本不应该是心理学的一部分!行为主义运动的早期领导人约翰·华生(John Watson)认为,真正的客观的心理学只应该研究可观察到的事件:来自环境的物理刺激和生物体的外显反应。华生说,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研究行为和影响行为的可测量的环境条件的科学。
行为主义者为什么反对将心理过程——比如内省——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可行领域?另一位有影响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 F.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具有诱惑性的概念“心智”把心理学引入了死循环,这可能是对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好说明了。他认为,心智是一个非常主观,甚至无法被证明存在的东西(Skinner,1990)(想一想,你能证明自己有心智吗)。斯金纳还揶揄道:“一个由来已久的关键错误是相信我们做出行为时的感受是我们行为的原因。”(Skinner,1989)因此,对于行为主义者来说,一个人的思想或情绪是无关紧要的——只有行为才能被可靠地观察和测量。因此,行为学家们会将无害的白色老鼠和突然发出的巨大声响匹配在一起,观察小孩是否会开始躲避白鼠,而不是研究“恐惧”这一情绪。重要的是,行为主义者反对对外在行为(如躲避)的内在表征(如恐惧)做出任何主观推测。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行为主义激进派的新观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仅限于可观察的行为和影响行为的环境刺激。
行为视角(behavioral perspective)关注我们的行为是如何被其结果所改变的,比如,当一个孩子因为说“谢谢”而受到表扬,或者一个成年人因良好的工作表现而获得加薪。行为主义者为我们深入理解影响人类学习的各种环境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还为我们提供了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的有效策略(Alferink,2005;Roediger,2004)。
你认为关注奖励与惩罚的行为主义者会怎样解释拖延?
思考一下,推迟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能带来什么好处:你可以花时间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做那些可怕的工作,你可以立即得到满足。然后,当你在最后一刻解决问题时,若你在这种紧要关头成功搞定了它,胜利的喜悦会是你的奖励!拖延这种行为很难改变也就不足为奇了。幸运的是,行为主义者也提供了一些克服这种令人烦恼的行为模式的有效策略。
写一写
运用奖励来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描述一个令你烦恼的行为得到奖励的场景。列出一个可作为替代的、更理想的行为,以及一个你为了改善行为而给自己的奖励。
1.5.2 发展视角强调我们如何改变
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从发展视角(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来看,心理变化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哪个更重要呢?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生物心理学家强调先天遗传,而行为主义者则强调后天教养。发展心理学是两股力量交互的地方。
定义发展视角的重要思想如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人会以可预测的方式变化。
换句话说,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思想和行为会有所不同。生理层面,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人的发展,比如,成长期、青春期以及更年期。心理层面,发展包括语言的习得、逻辑思维以及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承担不同的角色。发展心理学家可能不会为一个拖延的青少年感到惊讶。相反,他们可能会把拖延看作那个年龄的正常行为,因为青少年还在学习如何兼顾多种责任,如何准确估计完成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同时还要应对自己身体和社交世界的变化。
过去,发展心理学的大部分研究都聚焦于儿童——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变化得很快且可以预测。然而,当我们发现发展过程贯穿我们人生始终时,发展心理学家就开始增加了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研究。
为人父母者都知道“可怕的两岁”,这是一个情绪爆发更频繁的年龄。发展心理学家解释说,孩子在这个年龄时,其独立的意愿增强,但其大脑有效处理挫折的能力却有限,二者叠加就自然形成了这样的结果。
这个少年正在做对他的年龄而言正常的冒险行为。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在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大脑的理性部分还没发展出控制冲动的能力,这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经常冒险。
1.5.3 社会文化视角将我们和他人联结起来
谁能否认人们彼此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呢?社会文化视角(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将社会影响的观点安置在了舞台中央。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心理学家探索了喜欢、爱、偏见、攻击、服从和从众的心理之谜。此外,许多人对这些社会过程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感兴趣。
本书作者之一,菲利普·津巴多博士是一位研究“情境的力量”在控制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的社会心理学家。
文化(culture)是人类语言、信仰、习俗、价值观和传统的复杂融合体,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不仅可以在比较不同大洲的人时看到文化的作用,也可以在比较诸如美国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墨西哥文化和明尼苏达州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中的人时看到文化的作用。早期心理学对文化的忽视,部分是由于科学心理学源自欧洲和北美洲,那里的大多数心理学家都生活和工作在相似的文化条件下(Lonner & Malpass,1994;Segall et al.,1998)。今天,这一视角已被拓宽:在全世界50万名心理学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在美国生活和工作,而在非欧洲和北美洲的国家中,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与日俱增(Pawlik & d’Ydewalle,1996;Rosenzweig,1992,1999)。尽管如此,我们的许多心理学知识依然带有欧美特色。跨文化心理学家(cross-cultural psychologists)承认存在这一偏差,开始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即重新审视跨越文化和种族界线的心理学“定理”(Cole,2006)。
当然,社会文化观点的支持者并不否认遗传、学习甚至无意识过程的作用。反倒是他们给心理学带来了一个强大的附加概念:情境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时会胜过所有其他影响行为的因素。比如,某些文化非常强调按时完成任务,这反过来会影响该文化中个体的行为(如拖延)。
写一写
应用社会文化视角
写出一个最近发生的、情境或文化因素干扰你及时关注项目的例子。
1.5.4 全人视角重新强调整体
20世纪初,维也纳的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他的追随者对冯特和结构主义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发展出一种治疗精神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另一个激进的观点:
人格和精神障碍主要源于意识之外的无意识的心理过程。
虽然弗洛伊德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我们无法察觉到某些心理过程的人,但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都没有考虑过无意识过程支配人格且导致精神障碍的可能。此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旨在解释完整的人,而不像其他心理学流派那样,仅解释某些组成部分(如注意、知觉、记忆、行为或情绪)。他的目标是用一个宏大的理论来解释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 psychology) 弗洛伊德可能是一位难以相处的导师,这使他的许多追随者与他分道扬镳,去发展他们各自的理论。我们使用的精神动力这个术语既包括弗洛伊德的观点,也包括基于他的观点诞生的其他新弗洛伊德学派的观点。弗洛伊德的观点是,心理(psyche),尤其是无意识心理,是人格能量(dynamics)的蓄水池。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这种能量是我们的动力。
心理动力学方法的首个也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然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的体系被称为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这一体系最初被设想为治疗精神障碍的医疗技术,它强调对梦境、口误(也就是所谓的“弗洛伊德口误”)的分析,强调一种被称为自由联想的技术,以收集被意识压抑的无意识冲突和“不被认可的”欲望的线索。比如,精神分析师可能会把一个人自暴自弃的行为——比如拖延——解释为对失败的无意识恐惧。
和弗洛伊德一样,大多数精神分析师都是精神病学专业的,并且是接受过弗洛伊德方法高级培训的医生。但是,有志于对完整的人进行解释的不止精神分析从业者,还有两个学派也对全面了解人格感兴趣,它们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特质与气质心理学。这里,我们把这三个心理学派均归类于全人视角(whole-person perspectives)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精神分析强调无意识中“恶”的力量,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却选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他们的全新观点强调人类天性中积极的一面,包括人类能力、成长和潜能。
这幅漫画展示了弗洛伊德口误,说明我们试图隐藏的想法或感受有时会不小心脱口而出。这样,我们的潜意识就暴露了。
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等人本主义者的领导下,他们提出了一个人性模型,认为人类具有成长和向善的先天需求,并强调人们可以自由行使意志,做出影响他们生活和成长的选择(Kendler,2005)。
人本主义者认为,自我概念和自尊对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而思想、情绪和行为最终会影响你的潜能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拖延可能是由低自尊驱动的——或者相反,如果拖延者相信他可以比实际完成工作的速度更快,那就是由过高的自尊驱动的。无论是哪种驱动方式,行为都可以追溯到人对自己的信念。与心理动力学一样,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对咨询和心理治疗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质与气质心理学(trait andtemperamentpsychology) 古希腊人预言了许多现代思想,他们提出人格由4种体液支配: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和胆汁质。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体液的不同,人的性格可能是乐观的(多血质主导),迟缓谨慎的(黏液质主导),忧郁的(抑郁质主导),或易怒且有攻击性的(胆汁质主导)。
当然,我们现在不再买古希腊人的类型学的账。但他们的人格特质理念在今天的特质与气质心理学中仍然具有活力。这个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源自个人持久的特征和内在的倾向性,也就是特质和气质。
你可能听说过内向和外向这样的特质,它们似乎成了人性的基本特征。其他特质心理学家在世界各地的人们身上发现的其他特征,包括焦虑感或幸福感、对新体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一些心理学家还提出,我们在一个更基础的层面上存在差异,这个层面叫作气质,它被认为可以用来解释新生儿(包括成年人)的不同性情。
特质与气质心理学家可能会从一个人尽责性的程度来解释拖延症。举例来说,一个尽责性高的人——换句话说,对待承诺非常认真的人——就不太可能拖延。而习惯拖延的人,即使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他们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压力,也不会担心被贴上尽责性低、性格懒散的标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会有特别大的压力)。应当说,这些性格特点至少有一部分是天生的,它们在不同时间、情境下具有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