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甘地访问记
莫汉达斯·卡拉姆钱德·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有“圣雄”之称,印度国大党主席(1925—1934),首倡“非暴力抵抗”,多次发动反英“不合作运动”,领导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印度独立(1947)后,被印度极右分子暗杀。
莫汉达斯·卡拉姆钱德·甘地创办了一本称为《神的子民》的薄薄的英文周刊。1946年,当英国内阁传教团公布给予印度一个国民联合政府[1]时,真正的问题不是印度人是否会接受英国的计划,而是甘地是否会接受它。因为甘地是印度名气最大的人。
甘地沉迷于“4天彻底的调查”,然后为《神的子民》周刊写了一篇短文,断言“情况既然这样,英国阁员已经计划出结束英国统治的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印度的每份报纸都重印这篇文章。它被用海底电报拍发给华盛顿,供高级官员仔细阅读。详尽的摘录出现在英国报纸和别处。
紧接在甘地分析英国做出永垂史册的解放印度的提议下面,《神的子民》刊印了圣雄甘地的第二篇署名文章,标题是“芒果籽仁”。在文章中,他赞美它作为“谷类和饲料很好的替代品”的营养价值。
这一期的《神的子民》具有甘地的特点。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因为他对个人生活感兴趣。在一篇文章里,甘地给印度的独立下定义;在另一篇文章,他极力主张减少生产糖果蔗糖的配给量;第三篇文章他探讨犯罪问题;第四篇文章他讨论“落花生”的使用,他们在印度把落花生称为花生。在圣雄(“具有伟大灵魂的人”)看来,政治问题不是太大,而花生问题不是太小。
1942年夏天,我在一个热得要命的印度村子拜访了甘地一星期。几年后我再次拜访了他6天。也许,关于这位非凡的人物最令人惊愕的事,是他每天24小时在公开场合生活,并且能活得很好。他的床是放在石头平台上的一块床垫,位于浦那[2]丁沙·梅塔医生的自然疗法诊所。平台是露天的,与地面成水平线。好几位门徒睡在大师的旁边。他们给我安排了一间有床的房间。
早晨4点,我可以听见圣雄和一群人在背诵祈祷文。做完祷告之后他通常会喝橘子汁或芒果汁,然后手工回复信件。当时他已70多岁了,他的笔法清晰、有力,视力和听力很好。他希望能活到125岁。一位来自印度王子家族的基督教妇女拉珠玛丽·阿姆里特·考尔,放弃了一切来当甘地的首席英文秘书,每天为甘地读英国电信机构的油印新闻简报。甘地从不看报纸或听广播。
然而印度数以万计的信件和数以百计的来访者向他涌来。每次来访都由圣雄的镀镍一美元廉价表计时。它挂在他棉质缠腰布的一根粗绳子上。他极其准时,总是精确无误。他喜欢自己做的一切,尤其是谈话、散步、吃饭和睡觉。
我习惯在早晨五点半跟他一起溜达。有几个下着毛毛雨的早晨。“你一定不打算雨中散步吧?”我说。“噢,没事,”他轻快地说道,“快走吧,别像个老头儿。”
甘地靠吃生的或煮过的蔬菜、水果、枣子、牛奶布丁和薄如纸的印度煎饼过活。他从来不吃蛋、肉或鱼,不喝咖啡、茶或酒。我对他充沛的精力感到惊奇。他从未在晚上10点之前睡觉。好几回他躺在平台上准备睡觉时,他总会对我说如果做更多的祷告,你就会睡得更好。
我和他从浦那搭火车到孟买,进行了3个半小时的旅行。我们一行人包括10位秘书、信徒及甘地的私人医生。我们占有了一个专用的三等车厢,车厢里只备有硬邦邦的木长凳。大雨开始下起来,很快雨水开始从车厢顶滴下来。甘地为《神的子民》写了一篇文章。接着,他跟政治领导人进行了谈话。在车站,尽管下着倾盆大雨,但大量的人群聚集着要见他。好几个小男孩被雨淋得像落汤鸡似的,站在列车的车厢外面高喊:“尊敬的甘地!尊敬的甘地!”
甘地的目标之一,就是使有地位的种姓[3]印度人放弃对不可接触者[4]的残酷虐待。甘地在血统上是个种姓印度人,但他把自己等同于不可接触者,这样,其他印度人便可以仿效。
多数印度人见到甘地时,总是深深地鞠躬。他常常砰地在他们背上捶一拳,叫他们别这样。然后,他们蹲在地板上,会见便开始了。屋里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听。我有好多次来到甘地房间的门口(房间没有门),发现门槛外有十几双鞋子。我总会匆匆地脱下鞋,在稻草垫上加入这群人。但是,谈话一般仅限于甘地和那位与其约定的人。印度各省的国大党首席部长,都前来听取他的忠告和指导。教育工作者们前来检验他们关于甘地的思想。任何人有了个新计划,都会寻求他的赞同。我和他在一起期间,有一对婚姻生活不幸福的不可接触者,给他带来了悲哀的故事。甘地花了数小时跟他们在一起。农民和工人也要求得到他的帮助。
甘地的宗教核心是相信上帝、相信作为上帝工具的自己,以及相信作为通往天堂的上帝之路和通往人世间和平与幸福之路的非暴力主义。我问他为什么不向西方宣讲非暴力主义。“我怎么能够,”他回答道,“我甚至还没有说服印度呢!我是一颗乏弹[5]。”
他意识到自己国家的青年脾气暴戾、急躁。倘若英国拒绝和平地放弃权力,一场战火将席卷整个印度大陆,焚毁外国统治的每一个残余。“亚洲已经厌倦承受白人的重荷了。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白人和有色人种之间的冲突。”
甘地献身于他的国家独立,但是他不希望通过暴力达到这个目标。在1942年甘地发动的非暴力反抗期间,有些人实行破坏、组织秘密团体并强力地妨碍当局。所有这一切依照甘地非暴力主义的准则,都是非法的。
在与甘地的交谈中,人们通过印度这面镜子看到了全世界。对他来说,与一位英国高级官员的对话和种植花生具有同一个目标:四亿印度人的幸福。我相信,他在印度是最受爱戴和最有影响力的人。印度人崇拜一个上帝,但是他们还崇拜许多神和偶像,在印度的寺庙里也摆放着人们崇拜的甘地偶像。
东方太饥饿、衣衫太褴褛、生活太悲惨了,因此东方考虑的是它的肚子、裸露的身躯、痛苦的感觉。亿万人敬畏有权势的人,但是他们只倾心于放弃个人利益、献身于共同福利的那些人。甘地就是这样一个人。许多印度人可以跟他看法不一致,但是他们都尊敬他的真诚、智慧和追求真理的激情。
莫汉达斯·卡拉姆钱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诞生于印度西部的波尔班达尔,活到78岁。在一个官方统计平均寿命仅有27岁的国家,这可是极为年迈的年纪。即便那时,他也不是自然死亡的。1948年1月30日,他在前往新德里举行祷告会的路上,被一个年轻的印度极端分子枪杀。就在4个多月前,当印度被英国宣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时,圣雄已赢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
“天堂的大门正等着接纳甘地。”一位精明强悍的孟买金融家曾对我说过。甘地让这些大门等着,直到他把人间变得更像天堂般美好。
路易斯·费希尔
注释
[1]不受外国控制的政府。
[2]印度西部城市。
[3]印度世袭的种姓分为波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等,系世袭的等级制度。
[4]指没有社会地位的贱民。
[5]指冲力已尽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