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商业逻辑:世界汽车百年历程经营启示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1 成本危机

石油价格的增长广泛地影响了通用汽车的成本,导致通用汽车盈利能力的严重下滑。虽然尼克松在197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对工资和物价进行了严格的管制,但是“大滞胀”时代还是随着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而到来。1970~1980年10年里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石油价格暴增,推动了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导致汽车产业原材料价格上涨(见图2-73)。另一方面,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导了劳资协议的谈判,人力成本也在逐年上涨(见图2-74)。而在价格端,由于价格管制以及市场竞争因素,汽车价格的增幅远远低于成本增幅,通用汽车的利润空间被打压,虽然销量随着行业在增长,毛利率以及净利率却一路下跌(见图2-75)。

图2-73 阿拉伯轻质原油价格(美元/桶)

资料来源:BP

图2-74 通用汽车人均年薪与单车营业成本(美元)

资料来源:通用汽车

从1970年到1980年,原油价格增长了19倍,美国的CPI增长112.3%,PPI增长133.4%,汽车零部件的PPI增长了111.8%(见图2-76),通用汽车员工工资增加了165.2%,造成通用汽车每销售一辆汽车的成本增加了149.7%。1970~1980年美国各项数据对比见表2-5。而与此同时,美国汽车的价格指数只增加了62.8%,这是由于政府在汽车价格上的管制以及美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1977年初,就有20多家国内外制造商生产了650款汽车,而且消费者拥有自由的选择权,价格竞争变得尤为重要,汽车价格的上涨远远低于CPI。而日本汽车凭借着出色的成本控制和精益生产,将日系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1970年的3.67%增加至1980年的17.64%。

图2-75 通用汽车毛利率和净利率

资料来源:通用汽车

图2-76 各类价格指数(1970年=100)

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表2-5 1970~1980年美国各项数据对比

(续)

资料来源:BP、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通用汽车、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