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材序
《灵》《素》为医家正传,后世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皆不师《内经》,惟采本草诸书,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王叔和、朱肱乌可与仲景同列?若云仲景不师《内经》,试观《伤寒》《金匮》二书,不本《灵》《素》之旨,宁有如是精深之论乎?)至皇甫士安、巢元方、王冰等,虽学《素问》,而不得方学之传,亦依前六子方法而行。此书从古至今,未得通行。余业医四世,皆得此法之力,而人世未深信,故难梓行。余初学医,尽博六子之书,以为医之理尽矣。然调治小疾,百发百中,临大病,百无二三,每怅己术之不精也。后遇关中老医,叩余所学,笑曰:汝学非是岐黄正派,特小技尔。只能调小疴,俟其自愈,岂能起大病哉!余即从而师之,三年,师以法授我,反复参详,遂与《内经》合旨,由兹问世,百发百中,再观六子书,真儿戏耳。但师授固简而当,意欲梓行,恐有未尽。遂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己四十余稔之所治验,集成医流正道,以救万世夭枉。后人得此,苟能日夜勤求,自能洞贯其理,以见余言非谬。至若贤良忠正,孝子仁人,再为广布,俾天下后世,上可以救君亲,下可以济斯民。余因恐遭天谴,不敢自私,刊刻流传,愿仁者勿拘成见而屑视之,斯幸矣。
宋绍兴十六年武翼郎前开州巡检窦材谨序。(细观此叙前后语意不相联属,似非通人之语,疑是后人伪作。)
[提要]
本段是作者窦材所写的序言。
[白话解]
《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是学医人的正道,后世的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等,都不遵从《黄帝内经》,只是从本草书中搜采一些知识,根据个人的观点形成各自的一派,治疗一些小的疾病还可以,治疗大病就不行了(王叔和、朱肱怎么可以和张仲景相提并论呢?如果说张仲景不遵从《黄帝内经》,那么请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不依据《灵枢》《素问》的精神,怎么可能有如此精深的论述呢?)。至于皇甫士安、巢元方、王冰等,虽然学习《素问》,但是没有学到方剂学知识,也是模仿前面六位医家的做法。这本书从古到今,没有得到流传。我家四代行医,都得益于此书之法,无奈世人都不太相信,所以很难出版。我刚学医的时候,通读了上述六位医家的著作,以为医学道理就是这些。但治疗一般疾病,百发百中,治疗疑难大病则很难取效,每每感慨自己医术不够精良。后来偶遇关中一位年老的医生,了解到我的学问,笑着说:“你所学的不是岐黄的正路,只是小的技巧罢了。只能治疗小病,等其慢慢痊愈,怎么能治疗大病呢!”于是,我便跟着他学习了3年,老师传授给我治疗方法,反复参照对比,与《黄帝内经》理论吻合,从此为人治病百发百中,再看上述六位医家的著作,简直就是儿戏。但老师所教虽然简洁明了,想要把它刻版印行,还是担心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于是将跟随老师所见到的治疗方法,与自己40多年的临床经验相结合,汇集成医学正道,以治疗后世的危急重证。后人得到此书,如果能日夜研读,就会发现其中的道理,就会知道我说得正确。再有贤良忠正、孝子仁心之人为其宣传推广,使天下后世都知道这本书,则上可以救助君亲,下可以扶助黎民。由于害怕受到上天谴责,我不敢私藏这本书,于是将其刊刻流传,愿仁者不要拘于成见而瞧不起它,就已经很不错了。
宋绍兴十六年武翼郎前开州巡检窦材谨序。(仔细分析此序的前后语意不相连贯,语句前后不通,疑是后人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