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虚怀若谷,一医流耳
由于出身儒门,而且幼时由父亲亲授经籍、书法,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走入书法的艺术殿堂,所以程莘农酷爱读书,以书法为毕生爱好。幼时的程莘农一开始学习书法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后来由被迫到心仪,由心仪到心动,由心动到自觉,打心底里喜欢上了书法这门艺术。程莘农于1948年加入中华全国美术会成为会员,又加入上海市中国画会成为外府会员。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展会,享有一定的声誉,其作品还被选刻于古城开封的“翰园碑林”之中。
在行医闲暇之时,程莘农也没有放弃书法爱好,不时挥毫泼墨,以陶冶情操,他很好地诠释了“医儒同行”的观点。在当地,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位名医,不但医术高明,而且书法出众。如果能得到程莘农的大作,人们不胜欣喜,那种欢喜的程度不亚于治好了大病,这足以见得人们对程莘农艺术修养的肯定。爱好书法之人,大都希望得到程莘农的作品,更加中意的是他的专属印章,上有四个出众大字“一医流耳”。程莘农对这枚印章钟爱有加,爱不释手,一直带在身边。
程莘农拥有一颗大医精诚之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也时刻不忘自省。他时时不忘告诫自己,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当他看到一位位患者通过自己的医治恢复健康,心中甚是高兴。这种心无旁骛,专心行医的超脱心境是非常难得的。“一医流耳”是十分贴切而又恰当的概括总结。
其实,程莘农的“一医流耳”是仿照郑板桥的自嘲之语“七品官耳”而作的。程莘农十分敬佩郑板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旷达心胸,他认为这种情怀不是人人都能具有的。于是,他特意请人刻了一方“一医流耳”的图章聊以自慰。此章的字面意义为只不过是一名医生罢了,但实则不止于此。程莘农的心志从这四个字中真真切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自己只是一名为百姓治病除疾的医生,是他们身体健康的守护者。即使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能忘乎所以,不能飘飘然,要时刻明确自己的责任,时刻保有一颗勤于自省的心。
程莘农丝毫不敢懈怠,他继续倾尽全力为乡民百姓服务。他用自己独特的中医诊法医治了哮喘、眩晕、小儿惊风等疾病,患者不是痊愈就是大有好转。程莘农的医术得到了大家进一步的肯定,这些案例也不胫而走。
这个时候,有人劝程莘农:“你已经这么有名气了,经你治愈的病患也不下千百人了,你的医术乡民都在传扬。可是你的诊治费却如此低廉,哪里称得上大家对你的爱戴啊。干脆就不要坐堂了,你的名气足以让那些达官显贵主动来请你出诊。那样的话,你不就可以日进斗金了,比每天这样不停工作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但是,程莘农丝毫不为所动。他甚至不假思索,就断然拒绝了这样的建议。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始终坚持。
程莘农看着自己“一医流耳”的印章,心中感慨万千,连神医扁鹊都自谦自己只是一名医者,替患者消灾除难是他理所应当的责任,自己不知道要比先人逊色多少,怎么能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呢,怎么能轻易志得意满,怎么能轻易懈怠,怎么能轻易置广大平民患者于不顾呢。程莘农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回想了自己的从医原则,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痛患者之痛,医患者之疾,应该是不可推卸的天职,不论到什么时候,自己永远都只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者。
从此,“一医流耳”就成了程莘农的专有名词,一直将此印放于身边,每有得意之作,必盖此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