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
烷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
烷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主要包括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乙基三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苯甲基二氯硅烷、二氯苯基三氯硅烷、氯甲基三氯硅烷、四乙氧基甲硅烷、四甲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有机硅化合物。此类物质常温下为具有挥发性液体,主要用作硅油、硅橡胶、硅胶、硅漆等高聚的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其中以二甲基二氯硅烷的用量最大。
动物实验发现,氯硅烷类的急性毒作用主要是对眼及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黏膜灼伤;吸入高浓度可引起肺水肿。此外,此类毒物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肾脏损害。通常苯基硅烷的毒性比烷基硅的毒性大,带有氯化有机基团的衍生物毒性较大。挥发性越大毒性越大。有报道2例六甲基二硅氮烷经呼吸道吸入中毒患者,潜伏期约1.5小时,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全身不适,颤抖,不能言语等神经系统症状,未出现明显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中毒后治疗无特效解毒剂。
四氯化硅
四氯化硅(silicon tetrachloride),别称四氯甲硅烷,无色透明液体,无毒,纯度稍低的呈现微黄或者淡黄色,有窒息性气味。在潮湿空气中可强烈发烟,水解而成硅酸和氯化氢。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主要用于合成有机硅化合物及制取纯硅、硅酸乙酯、有机硅油、高温绝缘材料、硅橡胶、建材行业等。四氯化硅的毒性作用,与三氯甲硅烷相似,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有一定的腐蚀性。其中毒机制主要为四氯化硅遇水产生的氯化氢所致。
四氯化硅经呼吸道吸入后对呼吸系统具有腐蚀性及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导致肺炎及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皮肤黏膜接触后可因剧烈的化学性灼伤而造成局部红肿、疼痛。进口摄入后,可灼伤口腔、咽喉及胃肠道。眼睛暴露于高浓度下可造成灼伤,甚至失明。四氯化硅还可对心、肝、肾等脏器产生损害,可引起呼吸及心搏骤停。中毒后无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三氯氢硅
三氯氢硅(trichlorosilane,SiHCl3)又称三氯甲硅烷或氯硅仿,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刺激性恶臭、易流动、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极易燃烧,挥发性较乙醚大一倍,遇水可分解生成盐酸烟雾。三氯氢硅主要用于制造半导体原料多晶硅。三氯氢硅对眼及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小鼠2小时的LC50为1.5~2mg/kg,大鼠经口LD50为3540mg/kg,高浓度下可发生呼吸困难、惊厥、呼吸抑制和死亡。
接触高浓度三氯氢硅蒸气数分钟后,即可出现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咽干、咽痛、咳嗽、憋气、胸闷、胸痛等眼、呼吸道刺激症状,伴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悸、无力。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肿,潜伏期0.5~4天。液体溅入眼内可产生角膜灼伤、浑浊,皮肤接触液体可产生灼伤、坏死。
三氯氢硅中毒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为主。
碲及其化合物
【概述】
碲(tellurium,Te)为银白色类金属,可溶于酸、碱。在高温下可与卤族元素及某些金属直接化合生成碲化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碲(TeO2),四氯化碲(TeCl4),六氟化碲(TeF6),碲酸钠(NaH2TeO4),亚碲酸(H2TeO3),碲化氢(H2Te)等。工业上用于制造合金、不锈钢、半导体材料、陶瓷和玻璃的着色剂、橡胶的硬化剂、制造丙烯的催化剂、汽油的抗燥剂等。碲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呼吸,其主要毒性是神经系统损害,可致动物坐骨神经和脊神经根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其发病机制可能碲与蛋白质、巯基和氨基相结合,从而抑制含巯基酶的功能。静脉注射高浓度的碲可引起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和黄疸,大鼠吸入碲化镉4小时的LC50为2.71mg/kg。
【临床表现】
1.吸入碲化氢可刺激上呼吸道、引起溶血及血红蛋白尿。其毒性较砷化氢和硒化氢为小。
2.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碲和六氟化碲可发生头晕、头痛、无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呼气蒜臭味等。严重时肝、肾可受损害,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
3.有报道一起误将亚碲酸钠当作碘化钠进行下行性肾盂造影,造成3例严重中毒,2例于误服后6小时死亡,剂量为2g。症状有发绀、呕吐、腰痛,最后昏迷死亡。发绀是由于碲与血红蛋白形成碲化血红蛋白所致。
4.皮肤接触碲化合物可发生皮疹。
【处理原则】
1.可使用大量维生素C,将亚碲酸盐还原成碲及消除蒜臭味。
2.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张静波 编 孙道远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