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特殊营养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饥饿后的恢复措施

饥饿人员得到营救后,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营养恢复措施。遭受短期饥饿的人员得到营救后,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尚可,可以立即给予正常膳食,机体将得到迅速恢复;遭受较长期饥饿的人员得到营救后,由于消化道萎缩、消化吸收功能受损,不可立即恢复正常饮食,应首先考虑肠外营养即静脉营养的方法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纠正水盐平衡紊乱,控制感染,继而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和正常膳食(图6-4)。1940年Burger等报道了再喂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俘和集中营里的幸存者中,部分人获救后摄入高糖饮食后迅速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后来的研究发现长期饥饿后恢复进食或进行营养支持,血糖很快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并作用于各组织和器官,导致低钾、低磷、低镁血症。另外,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增强,消耗大量维生素B1,导致体内维生素B1缺乏。在上述因素联合作用下,可引起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图6-4 长期饥饿后的营养支持原则

引自:糜漫天,郭长江.军事营养学.2004.

饥饿造成体内脂肪与蛋白质的大量分解,使机体组成(body composition)发生显著变化。饥饿后恢复期膳食组成的不同对机体组成的恢复有不同影响,高碳水化合物、高钠膳食将容易导致水肿的发生;低蛋白、高能量膳食将会使体内脂肪组织迅速增加;高蛋白膳食可减少体内氮的丢失,即使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而高蛋白、高能量膳食可同时促进机体脂肪组织和蛋白质组织的恢复。饥饿后肌肉组织的恢复除了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外,尚需要进行肌肉功能的恢复性锻炼。因此,在控制感染或水盐代谢紊乱等的基础上,饥饿后恢复膳食基本原则是增加能量的摄入,使机体处于正能量平衡状态,同时,应增加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一般以1.5~2.0g/kg体重为宜,使机体蛋白质和脂肪组织得以迅速恢复。

(郭长江 刘继鹏 顾景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