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仁德的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仁德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华杉详解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能做到三个月都不违离仁德。而其他的人,有的能做到一天,最多的也只能做到一个月而已。万事难在坚持,把最平凡的事坚持做,彻底做,就是圣人。
如王阳明言,这是千百年来圣人传下来的那一点真骨血!知行合一,就是凡事彻底,把最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把你知道的道理,在日用常行,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都彻底落实。一件一件来,一天一天积累,就是持续改善。不是规定一个标准让你去做,而是你自己有理念,有精神,去发挥,去发扬。这又要说回到儒家反反复复讲的“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这三个层次的差别。“困知勉行”就是“困而知之,勉而行之”,是制定标准,让你按规范做,用标准来困住你,勉强你去按标准做。“学知利行”就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是启发你,让你去学习理解,知道了这样做的意义和好处,然后自己积极努力主动去做,去改善,去提高。“生知安行”就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那就已经是圣人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心里有一丁点不仁不义的念头,他自己就不安,浑身难受,非得百分百仁义,才心安,才得劲儿。
这“生知安行”和“学知利行”的区别,就是颜回和其他同学的区别。颜回住在仁德这间屋子里面,住得很安心、很得劲儿。三个月也得劲儿,三年也得劲儿,出去一下子,他反而自己不舒服。其他同学呢?很努力学习,也想在这所房子里住下来,但待不住,老想出去透透气。有的人能待一天,就要出去放放风,最多的能待一个月,总得溜出去一回。这叫“内外主宾之辨”。颜回在仁德之内,其他同学在仁德之外;颜回是仁德之主,其他同学是仁德之客。就算是常客、熟客,那也是客。
接着再说这三个月和“日月至焉”。有的人理解得浅,认为三个月是个虚数。中国人嘛,说三啊、九啊,往往只不过是在说“多”的意思,并不是指真三个、九个。这是我们文化的一点特色,所以不习惯数字化管理,不习惯按数据决策。所以呢,这些人就把这句话简单地解读为:颜回能长期坚持仁德,其他人只能暂时做到。
这么解,就把老师那么深刻的教诲轻轻错过了。这是没有按老师教的“切己体察”读书法去解。切己体察就是我该怎么做?
这又涉及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多长时间能养成一个习惯?现在大家流传的说法是“21天能养成一个习惯”,而儒家说是三个月。
程颐说:“三月,天道小变之节,言其久也,过此则圣人矣。”儒家的道理很简单,三个月是一个季度,每过一个季度,天道就要一小变。天道都要挪一挪、变一变了,你居然还没变,那你就不会变了。你比天还厉害,你就是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