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说谎的认知
说谎是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说谎或被谎言侵扰的经历。在幼儿时期,人们可能就学会了有意识地使用谎言(Fu et al., 2007)。人在说谎时有哪些独特表现呢?人们可能很容易就联想到说谎的人不敢直视对方,眼神躲闪,交叉自己的手臂和双腿等。说谎是一种非常隐蔽的社会行为,现实状况可能与人们的想象完全不同。研究数据显示,正常人识别说谎的准确率在54%左右,甚至与谎言识别紧密关联的工作人员(如法官、警察、检察官等)的准确率也只是处于随机水平(Bond & DePaulo, 2006)。
说谎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大脑是其物质载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都在尝试把ERP技术和fMRI技术引入法庭等场所作为判定是否说谎的客观测量工具。因为人们可以故作镇定掩饰自己的说谎行为,而大脑却很难“伪装”起来,这些“尝试伪装”的“努力”也必定会反映在大脑活动的各项指标中。区别于传统的测谎仪,这两种技术测量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而不是外周神经系统(皮肤电、心率、血压和呼吸)的活动,在研究认知加工过程中最为常见。
采用脑电技术甄别谎言的先驱是罗森菲尔德团队(Rosenfeld et al., 1988)。例如,在一个研究中,实验参与者从装有9个物体的盒子里“偷”走其中一个,之后呈现刚才被“偷”的那个物体,或者其他八个实验中未曾见过的物体中的一个。同时,实验参与者要做一个与研究目的无关的数量计算工作,结果显示,所“偷”的物体诱发了更大波幅的脑电P300成分。fMRI技术最早被应用于说谎的研究则见于2001年(Spence et al., 2001)。实验参与者在实验前需完成一份包含36个问题的问卷,以便记录他们在当天是否做过某种行为。例如,是否整理过床铺、是否服用过药片之类的问题。实验参与者对每个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实验刺激采用视觉和听觉两种呈现方式,实验参与者需要根据提示规则来决定诚实还是不诚实作答。结果表明人们在说谎时,反应时间更长,同时腹内侧前额叶显著激活。研究者认为腹内侧前额叶是抑制情绪的脑区,在说谎的过程中起到抑制真实情绪的作用(Spence et al., 2008)。